-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草图及建筑师经历对形式的影响.doc
论草图及建筑师经历对形式的影响
摘要:历史有宏观和微观方面。本文试图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建筑师的经历,以及草图对设计过程深入的影响,最终我们发现贝其实并不擅长绘画,但是他何以成为一代建筑大师?本文从贝聿铭的成长经历,再探究东馆的设计背景和过程,结合东馆的设计草图,最终发现其形式首先由环境特征决定,在漫长的设计过程中,贝能在脑海中深化设计,而他优秀的沟通能力,使同事可以将他脑海中的形象化为美妙的图纸,最终成就了东馆的奇迹。
关键词:草图,过程,东馆,贝聿铭,三角形,净化,形式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sign,there are microscopic aspects and macroscopic aspects.they influence the design in many ways,sometimes the trend of Philosophy impress on the architects about their design conception.Thats the macroscopic aspect.In this essay,I try to look into the process of design in the microscopic view,and try to analysis how the draft influent the form of the design.
Key words:draft,process,museum,I,M.Pei,triangle,purify,form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导语:
历史有宏观的方面和微观的方面。宏观,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中许多人群体行为的结果,这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微观,在于个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这是很微妙,但是也影响到事物的发展方向。贝聿铭受现代主义建筑和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这是贝个人历程的宏观方面,同时,东馆扩建工程最终花落贝聿铭,同时又有梅伦家族个人情感的因素,这属于微观方面。本篇论文便欲从建筑师个人的微观角度去观察生活及草图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设计师背景:
贝聿铭出身于富裕的银行家家庭,祖父曾在京为官,父亲贝祖诒为银行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从小出入上流社会锻炼了他的社交能力。小时候贝聿铭曾在家族房产狮子林中居住,这给他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理念。父亲到上海中国银行工作时贝聿铭也到了上海,就读圣约翰预科中学,当时外滩的一些宏伟建筑使他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17岁他便来到宾大学习建筑,当时宾大的建筑教育为巴黎美术学院体系,重视对古典建筑的模仿,一天又一天的描摹经典建筑设计图让擅长数理的贝聿铭感到害怕,他从没想过建筑师还得像艺术家那样有精湛的绘画技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建筑,于是他仅仅在宾大呆了两星期就转到了麻省理工改学工程。[1]
麻省理工建筑系主任爱默生看了贝的设计图后,认为他很有天赋,于是劝他不要改学工程,坚持学建筑,于是贝聿铭在麻省理工获得了他的学士学位。当时格罗皮乌斯初到美国,他开始大力宣扬他的现代建筑理论,这深深吸引了贝聿铭,于是1945年贝开始追随格罗皮乌斯和布罗伊尔,开始攻读哈佛的研究生。哈佛期间的贝聿铭,就认为建筑还应重视与历史人文和气候的关系,而格罗皮乌斯则鼓励贝去探索这个问题。而他从布罗伊尔那得到的启示,是理解建筑必须先理解生活,这些与贝在东馆的设计中对重视人和环境的重视不无关系。
毕业后的贝聿铭,先是听从导师的意见在哈佛当了两年助教,但是贝相当一位实业建筑师,于是他投身著名房产泽肯多夫旗下,他们完成了城市重建改造工程,在那里他有机会结识很多政商要员,学会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以及把握政治风向和营销设计的能力。
从上面的经历可以看出,至少贝在正式学习建筑前是没有很深厚的美术基础的,但这并不妨碍贝成为一代大师,而且颇具意味的是,他在哈佛跟随格罗皮乌斯所受的现代主义教育并没使他成为平顶方块白墙的“国际式”建筑师,相反他的建筑体现出很强的雕塑感。这是本文着力去探索的问题。
东馆的设计背景:
1959年,贝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从这时起他开始做一些想做的建筑,1964年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为家族选定了贝聿铭做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的设计师,为他带来极高的声誉,他的事业由此进入新的高潮。
也是在这个高潮期,贝聿铭设计了波士顿汉考克大厦,1973年这栋大楼建成后,发生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脱落,一时间批评的声音淹没了贝聿铭,他的建筑事业陷入了低谷,他不得不走出美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