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拖延症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有拖延症吗? 改变“拖延” 大部份的人,过的日子都是最符合自己性格的。所以不努力战胜缺点和惰性的話,也就別抱怨了。 —拖延症 褚丽娟 二0一四年九月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的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你会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拖得越久吗? 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 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情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 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从不珍惜? 本来在着手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做另一件? 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毕竟人人都有拖拖拉拉的时候,可你总是这样,那很有可能患了拖延症。 表现 (Behaviors) 拖延症的类型 鼓励型 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1 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们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不自信 2 逃避型 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时间的拖拉 决心型 3 2 4 拖延症的特点 4 4 4 严重不守时,毫无时间观念。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 2 拖拉的人会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是他们自我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1 拖拉可能是种反抗的形式。 3 ? 造成拖延症的主要原因: 大量时间花在非工作事务上 (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 42% 偷懒不想干活,能拖就拖 42% 时间充裕, 所以不着急 25% 25% 同时有很多 任务,所以 精力被分散 常常不能很好 完成任务,对工作 能力不自信 23% 原因(cause) 浅层原因 太难 太耗时间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深层原因 完美主义 抵制与敌意 容易颓废 自我贬低 1.当然,首先必须得认识到自己的“拖延”,不然一切都是徒劳的。 2.从设定目标开始做起 改变“拖延” 3.尽量压缩完成任务的时间。 改变“拖延” 4.严格执行清单事项。 改变“拖延” 5.将重要工作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间 改变“拖延” 6.与别人结伴互相监督对方 改变“拖延” 7.就是“从现在就开始做!”from now!克服拖延症从现在做起! 改变“拖延” * 要改掉拖延症坏毛病,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到拖延症的危害,正视自己拖延行为是错误的。拖延症往往会让一个人经常性的不能完成任务,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而且今天的事情拖明天,明天的事情拖后天,周而复始,一直持续焦虑和紧张状态中。不仅对工作学习不利,对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从内心认为拖延症是个坏毛病,真心地想改掉它,这是客服拖延症的首要条件。如果你自身都认为这种状态感觉还不错,那么你终将无法改掉拖延症的毛病,即使改掉也会再犯。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个“to do list”清单,把未来一个月要做的事情都写到清单上去。大事情项下列上步骤,每一步怎么做,每一步要在什么时间完成,都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要求。如果不能完成,要给自己定一个相应的惩罚措施;相反,如期完成或提前完成要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吃一顿大餐啦等等的。 你要知道,其实你完全不必将一个10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拖到一个小时解决。所以,你必须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才行。一项任务你要完成,就必须避免被打扰,尽快将问题解决。有了这种很快解决问题的经历后你会发现这种高效率的感觉还是蛮好的。 列好清单后,严格按照清单上的事项一项一项完成,并且强迫自己不能超过限定的时间,超过时间要自我惩罚。这一点决不能心软,要在不能完成任务之后给自己一个心痛的惩罚,从而敦促自己成为一个严格按照清单完成任务的人。 每个人一天最高效的时间不一样,可能有的人高效时间是在上午9点-11点,有的人高效时间在晚上。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正确认知自己的高效时间,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你会发现效率真的奇高。 自己单枪匹马战斗可能远不如团队合作来的更合适。那么找一个人,你们互相监督对方吧。互相了解对方的任务,用监督的方式督促对方完成任务,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完成应该做的。 鼓励型:不急,还有很多天呢。”对他们来说,提前一个月下达的任务和提前两天下达的任务没有什么不一样。就算有30天的缓冲期,他们依旧会在最后两天完成。 逃避型:这个太难了,要我怎么办啊。哎,影响心情,明天再做吧。”任务太难,便有了一种逃避的想法。殊不知,不管你怎么逃避,该做的还是得自己做。还不如早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