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害行为精要.ppt
第八章第一节危害行为 行为-危害行为-实行行为 不作为 一、行为概述 2、行为的不同含义和地位 (1)自然行为:有体性 (2)有意行为:有意性 (3)危害行为:有害性 (4)实行行为:实行性 构成要件行为 3、行为理论(作为犯罪论体系基础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征) 因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人格行为论 4、“犯罪行为”(危害行为)的特征和要素 (1)举止性(体素) (2)有意性(心素) 不具主观意愿的行为:反射动作、机械动作、本能动作 具有主观意愿的行为:自动化动作、冲动行为、精神胁迫行为(胁从犯)、忘却行为(忘却犯)、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3)危害性:客观上侵害法益或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 5、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预备、教唆、帮助行为) (1)形式上是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着手 (2)实质上是直接造成法益侵害的行为 (3)直接正犯行为、间接正犯行为(支配他人) (4)特殊情况下刑法分则会将某些非实行行为规定为实行 二、实行行为的形式 (一)作为:“不当为而为之” (违反禁止性规范) 利用自身身体动作实施的作为 利用工具实施的作为 利用动物实施的作为(关联:对动物侵害防卫是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 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作为(关联:因果关系的判断) 利用他人实施的作为(间接正犯) 宋福祥故意杀人案 1994年6月30日晚,被告人宋福祥酒后回到家中,因琐事与其妻李霞发生争吵撕打。李霞说:“三天两头吵,活着还不如死了。”被告人宋福祥说:“那你就去死。”后李霞在寻找准备自缢的凳子时,宋喊来邻居叶宛生对李霞进行规劝。叶走后,二人又发生吵骂撕打。李霞又寻找自缢用的绳子,宋福祥意识到李要自杀,但却无动于衷。直到听到李垫脚用的凳子响声后,宋才起身过去,但其仍未采取有效措施或呼叫近邻,而是离开现场到一里以外的父母家中去告诉自己父母,待其家人赶到时,李霞已无法抢救而死亡。经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公安分局刑事技术鉴定:李霞系机械性窒息死亡自缢。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宋福祥目睹其妻李霞寻找工具准备自缢,应当预见李霞会发生自缢的后果而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在家中只有夫妻二人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被告人宋福祥负有特定义务,其放任李霞自缢身亡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不作为,但情节较轻。据此,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法院以1994南刑初字第264号《刑事判决书》,根据1979年《刑法》第132条判决宋福祥犯故意杀人罪,处有期徒刑四年。 一审判决后,宋福祥不服,向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没有放任李霞的死亡,根本想不到她这次真的会自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处理不当,要求依法改判无罪。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与一审法院之认定相同,并认为,被告人宋福祥与其妻李霞关系不和,在争吵厮打中用语言刺激李霞,致使其产生自缢轻生的决心。被告人宋福祥是负有特定义务之人,对李霞自缢采取放任态度,致使李在家中这种特定环境下自缢身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系不作为。原审判决定罪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被告人宋福祥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故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1995南刑终字第002号《刑事裁定书》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 1、成立不作为犯的一般条件 之一、客观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形式四分说) 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义务 法律义务而非道义义务:经过刑法确认的义务 特定的义务而非抽象的义务 ②职务、业务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自招义务 合同:保姆案 ④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前行为可否是犯罪行为、正当行为? 不作为行为可否独立成罪?先后行为的关系 (2)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履行能力 义务冲突 (3)不履行,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后果 因果关系;对结果具有决定性、支配性 之二、主观条件:故意或过失 (一)实质说对义务的分类 1、对特定法益的保护义务 基于自然联系所产生的作为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 基于密切的共同体关系所产生的作为义务:登山队员之间 自愿承担行为:捡拾弃婴者 2、危险源监督义务 消除先前危险的义务 自己特定领域内的保证人义务 对受其监督之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实质义务根据说的判断标准:什么情况下有作为义务 1、先行行为是否创设、提高了这种危险? 2、与被害者之间存在特殊关系而被社会期待履行保护义务? 3、不作为对结果的发生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追逐导致重伤而不救助案 案例二:王某不劝助醉酒同事案 案例三:张某救人未救到底案 案例一:追逐导致重伤而不救助案 技术监督部门执法人员A发现B在山区公路上骑摩托车运输假烟,就开车追赶,并命令B停下接受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