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ppt课件2.ppt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评析」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17.13 孔子为什么否定“乡愿”? 这种人不明是非、不分好歹,没有原则;伪善欺世,不得罪人,为的是不伤及自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是害人。 [折中主义] 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新华词典》) 思 考 2、现在,很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乡原即好好先生,是孔子深恶痛绝的人。如果说小人是刺向仁德的“明枪”,那么乡原就是射向仁德的暗箭。 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面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和中庸。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 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 中 庸 之 道 适度 和谐 合礼 9.如何用中庸之道解释这段话的内涵? 礼的作用是规定社会秩序,消除矛盾,达到和谐,但为了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加以节制,就是过分追求和谐,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就行不通。 * 课后作业: 从课文《中庸之道》中任选一章节写点评,不少于100字。 谈笑风生 弹冠相庆 叹为观止 堂而皇之 螳臂当车 韬光养晦 特立独行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如何写评点? 内容—— 对所读内容的感悟或评价 (首先解说,不必面面兼顾,宜做重点发挥) 写法—— 引述与议论相结合 1.先选好有感悟的内容 2.再确定切入的角度 例一: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写作要求: 1.观点明确。 2.言之有据。 3.分要点写, 有关键词句。 4.表达简明流畅。 1.6.29 2.11.16 3.4.10 4.13.21 5.1.12 6.13.23 7.13.24 8.17.13 9.17.24 1.儒家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2.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3.用以指导修身,则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中正,性情和 谐不乖戾。用以指导处理事情,宽严适度,恰到好处。 民鲜久矣!为什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修养为人们忽视,人们行事往往随性情而走极端,缺少理智 和道德规范;这是最高德行,一般人难以做到。 1.“中”德(6.29)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孔子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实现仁政。孔子说:“能够在天下推行五个方面,就可以实现仁政了。”(子张)问是哪五个方面,(孔子)说:“恭谨、宽容、守信、机敏、利人。恭谨就不会有侮辱,宽容就会得到众人拥护,守信就能使人敢于委以重任,机敏就能有成效,利人就足以让人听从指挥。” 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才气过人,其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ppt课件3.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ppt课件1.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ppt课件3.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ppt课件4.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甘地被刺》ppt课件.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0课《阿Q正传》ppt课件1.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1课《变形记》ppt课件.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1课《变形记》ppt课件1.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3课《棋王》ppt课件.ppt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3课《棋王》ppt课件1.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ppt课件3.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武昌九曲亭记》ppt课件1.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蝉》ppt课件1.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5课《敬鬼神而远之》ppt课件1.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6课《听听那冷雨》ppt课件3.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6课《墨池记》ppt课件2.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6课《石壕吏》ppt课件1.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7课《卖炭翁》ppt课件2.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7课《卖炭翁》ppt课件4.ppt
-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7课《豆腐颂》ppt课件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