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动物学常见传染性疾病精要.ppt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病毒感染 1、鼠痘病毒(小鼠脱脚病) 2、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3、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4、兔出血症病毒(兔瘟) 5、狂犬病病毒 6、猴疱疹病毒(B病毒) 一、鼠痘 鼠痘是由鼠痘病毒所引起的小鼠的急性传染病。急性引起大批死亡,亚急性或慢性使患鼠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脱落呈“缺肢”的畸形,即为其主要特征。 1、病原体 鼠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呈砖块形状,核心呈哑铃状,与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相似,双股DNA包涵体,可在多种传代细胞上生长,如仓鼠肾细胞、Hela、Vero细胞。 鼠痘病毒对于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但2%火碱、0.5%福尔马林3%石碳酸可杀死其病毒。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小鼠绝食、昏睡、被毛逆立松乱、头颈肿胀,结膜炎,很快死亡,死亡率60%--90%。 亚急性和慢性:小鼠皮肤出现皮疹,发生溃烂、坏死,形成坏疽,最后四肢及尾部断裂脱落。病情较长 3、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肝、脾、淋巴结、胸腺的广泛坏死,肠出血,十二指肠浮肿,肾、膀胱出血,心包积液。在皮肤表皮增生及糜烂部位的上皮细胞,肝细胞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处易见胞质内包涵体。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然后依据病理学诊断,检查包涵体、动物实验、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等进行确诊。 5、预防: 经常进行检测。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动物室。 二、流行性出血热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和长爪沙鼠,实验性大、小鼠、豚鼠、家兔均可感染。 含病毒的血、尿污染人的皮肤破损处或由昆虫传播。 人感染后以发热、出血、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 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由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野鼠是LCM病毒的天然宿主,实验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家兔、犬、猪、猴均可感染。 LCM病毒能引起人的无菌性脑膜炎或流感样症状,动物感染LCM病毒后表现为活动少、被毛粗乱、结膜炎、发育不良。 四、兔瘟 又名兔出血症,是家兔的一种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常表现为突然倒地,抽搐,尖叫后死亡;病程稍慢的,体温可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食少,消瘦明显,死亡前常呈兴奋状,鸣叫,肌肉震颤,呼吸急促,挣扎,狂奔等现象。 五、狂犬病 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带病毒的唾液溅入眼结膜后致病。 实验犬的狂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前驱期:表现忧郁,受轻微刺激想咬人。 兴奋期:病犬狂躁不安,攻击性强,唾液分泌大量增多,且含狂犬病毒。 昏迷期:活动减少,出现麻痹症状,肌肉弛缓性瘫痪,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发病动物应立即处死,病死动物整体焚毁并报告防疫部门。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细菌感染 1、沙门氏杆菌 2、巴氏杆菌 3、细菌性肺炎(肺炎双球菌、鼠丹毒杆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 一、沙门氏菌病 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沙门氏菌可感染多种实验动物,尤以小鼠和豚鼠易感性最高。 经口感染,苍蝇、野鼠可作传播媒介。 急性发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死亡,亚急性可引起动物腹泻、结膜炎,隐性感染随粪便排出病菌,感染其它动物和人。 二、细菌性肺炎 常见菌有肺炎双球菌、亲肺巴氏杆菌、鼠棒状杆菌、鼠丹毒肝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温度剧烈变动是引起实验动物肺炎的主要原因。 主要症状为发热,拒食,被毛松乱,呼吸困难急促,咳嗽,肺部罗音,脸部发绀,慢性病例常患结膜炎。 预防:动物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温差不宜过大,饲养密度不能太大,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第三节 实验动物寄生虫病感染 实验动物体内寄生虫: 1、弓形体(毒浆原虫病) 2、四翼无刺线虫 3、短膜壳绦虫 4、兔球虫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 1、螨; 2、虱; 3、蚤; 弓形虫病 是人畜共患体内寄生虫病,病原体是弓形虫。 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是大、小鼠、豚鼠、家兔、犬、猴、人。 实验动物或人误食含弓形虫成熟卵囊的食物或含弓形虫包囊的肉类和乳类,即可发病。 主要病变是在肠道、眼、心、脑、肺、肌肉、肝、脾等器官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和坏死,并引起相应症状。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一、监测的意义: 实施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标准化的必要手段。通过监测可掌握动物群中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及时诊断感染性疾病,发现并控制其传播,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 二、监测的内容: 不同级别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标准不同。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标准进行监测。级别越高的实验动物,监测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种类就越多。 三、监测的方法: 1、取样原则: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取样。 2、监测时间与频率:一般情况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