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创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发展、创新.doc

传承、发展、创新   【内容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仅仅对其进行一味地继承,而没有将其融入时代精神,会使这些传统舞蹈因缺乏时代精神与生命力而止步不前。蒙古族的顶碗舞之所以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其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顶碗舞是蒙古族舞蹈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由民间引入到宫廷再因历史原因流传回民间、由男子表演到女子表演、由蒙古包表演走向舞台表演,这些都表现出顶碗舞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是紧密相连的。   【关键词】顶碗舞 传承方式 风格韵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现今,许多源自民间的传统顶碗舞的形式与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吸收、借鉴以及创作后被搬上了舞台,成为蒙古族舞蹈标志性形式之一,由此证实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文化价值与外在表现功能。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如果对其仅是一味传承,而没有将其与时代相融合,会限制传统舞蹈的发展。从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再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都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发展与注入时代精神,唯此才会使我们的民族舞蹈艺术得以不断繁荣、不断延续。   一、早期顶碗舞的表现形式   顶碗舞是蒙古族舞蹈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展变化和整个社会以及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现在的顶碗舞与早期的顶碗舞有何不同?历史上的顶碗舞又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王景志在其所著的《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一书中提出问题:“在匈牙利民间舞蹈当中,至今依然保留着一种顶瓶而舞的习俗,它与匈奴人在舞蹈中的顶灯、顶瓶或者顶其他器皿而舞的习俗,是否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呢?”[1]   有资料记载,类似“顶碗舞”的这种舞蹈表现形式,早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就是匈奴人的“瓶舞”。西汉初年,匈奴控制西域后将乐舞文化传至西域,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又将西域的乐舞带回到中原,使百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汉代则发展为“盘舞”,《通典·乐六》中记载:“ 汉世唯有槃舞,而晋加之以杯,反覆之也。”[2]唐朝诗人张祜在《悖拏儿舞》中曾描写道:“春风南内百花时,道唱梁州急遍吹。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拏儿。”[3]而这种托碗而舞的表演形式,都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器皿为道具的舞蹈形式相吻合。由此,我们大胆地推论,顶碗舞的悠久历史与传播演变过程是与早期匈奴“瓶舞”的舞蹈形式有密切关系。总之,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跨文化的角度,将以上各种见解汇总在一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无疑将为探索顶碗舞的历史渊源开启出一条新的思路。   二、教育在顶碗舞传承中的重要性   文化的存在需要传承,其发展也需要传承。传承方式在艺术领域应属于审美生产的一部分。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的根基。[4]蒙古族舞蹈进入到专业的教育领域始于1957年内蒙古艺术学校的成立,经过50多年对蒙古族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发展,舞蹈专业走向了高等教育,并且拥有了音乐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标志着蒙古族舞蹈的传承、发展与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学校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教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对蒙古族舞进行传承和发展。“顶碗舞”作为蒙古族舞标志性的舞蹈形式,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蒙古族舞精品课教材中,顶碗舞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教材中科学、规范的训练方式,从风格韵律到技术技能有效地训练出大批的优秀舞蹈表演与教育人才,并创作出获得全国舞蹈比赛“荷花杯”金奖、银奖的经典顶碗舞代表作《伊茹勒》《草原酒歌》等,同时通过不断地努力发展,蒙古族舞这门课程成为了国家级的精品课程。   由此笔者认为,传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顶碗舞进入到这种系统的由中专到大学,再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音乐舞蹈学的教育传承方式是多方位、高层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才能真正地把传统的“顶碗舞”形式活态化地代代相传,不断地研究、发展、创新,使之达到繁荣鼎盛的专业领域阶段。随着蒙古族顶碗舞逐渐被世人所喜爱与接受,其也可以进入普及化教育,不管是儿童还是老人,只要喜爱顶碗舞,都可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顶碗舞可以提高大众的艺术审美性,并且塑造自身的民族气质,使顶碗舞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三、蒙古族顶碗舞的发展方向   顶碗舞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让其永远扎根在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土壤里,与现代民族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民族情感与审美意象。顶碗舞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缺少了这些而去谈发展,就不能称之为蒙古族的顶碗舞。   上世纪60年代初,由著名舞蹈表演家莫德格玛首演的《盅碗舞》,是经过整理与改编后第一次被搬上舞台的顶碗舞,在第七届青年联欢节民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