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vegfc和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pdf

乳腺癌vegfc和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癌vegfc和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中VEGF.C、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 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是否转移也是影 响病人预后的独立指标。研究影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减少乳腺癌 的淋巴结转移,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成为目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endothelia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growth 透因子(vascular factor,VPF),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permeability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endothelial (vascular growth 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作用。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淋 巴管又是肿瘤细胞转移至区域淋巴结的重要途径。目前尽管VEGF.C和D表 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在临床病理研究中较明确,且也有大宗的报 转移关系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组织的VEGF.C、D,淋巴管密 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乳腺癌中VEGF.C、D表达与 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 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切缘无癌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79例。 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等治疗,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均已清扫 该课题系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编号:06126) 腋窝I、II组淋巴结,所有标本均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链霉素一生 物素过氧化酶(SP)染色法。观察癌肿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VEGF.C、D蛋 白表达以及肿瘤癌肿内、癌肿边缘区和癌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D2.40标记 的微淋巴管。并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结果,观察 VEGF.C、D与微淋巴管表达、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 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VEGF.C蛋白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胞质内。79 移标本中,VEGF—C蛋白表达阳性有1 1例(47.83%)。各组间(VEGF.C:. 淋巴结转移者56F0,其中阳性表达51例(89.27%);无淋巴结转移者23 例,VEGF.D蛋白阳性9例(43.48 o/60)。各组f司(VEGF.D:.组,+组,++ 度增加,且边缘区淋巴管多呈扩张不规则形。在癌肿内的微淋巴管数量明 显减少,部分呈闭塞条索状。79例乳腺癌组织中有68例D2.40染色阳性(86.08 癌边缘区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氏O.01),差异有显著统计 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肿边缘的LMVD之间有正相关性 癌边缘区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呈正相关性。结论:1,VEGF.C、 D蛋白在乳腺癌癌细胞胞浆中阳性表达。乳腺癌边缘区LMVD明显高于癌 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内组织,有统计学差异。2,VEGF.C、D和癌肿 边缘区LMVD呈正相关,癌肿边缘区LMVD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分期呈正相 计学相关性。LMVD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正相关性,而与激素受体状态, CerbB.2无统计学相关性。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微淋巴管密度; 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in’breastcarcinoma ofVEGF—CandVEGF—D Expression and nodemetastases its withLMVD andrelationship lymphatic Abstract breastcanceris from mainmetastasis of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