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精要.ppt

第七章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精要.ppt

第七章 化学人工酶和酶的非水相催化 第一节 化学人工酶 人工酶(Artificial Enzyme):根据酶的催化原理,模拟酶的生物催化功能,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合成具有专一催化功能的酶的模拟物。 包括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底物结合位点 催化位点 疏水微环境 模拟酶的酶学基础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一、半合成酶 半合成酶 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物质与特异的蛋白质结合,便可形成新的生物催化剂——半合成酶。 一、半合成酶 1.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或金属有机物与具有特异性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半合成酶。 Gray与Margalit将电子传递催化剂[Rn(NH3)5]3+,与巨头鲸肌红蛋白结合,产生半合成的无机生物酶。肌红蛋白传递氧气, Rn(NH3)5]3+能氧化各种有机物(如抗坏血酸)。这种人工酶的催化效率是钙一咪唑复合物的200倍,接近天然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力。 2.将具有特异性的物质与具有催化活力的酶相结合,形成半合成酶。 美国Schultz小组,寡聚核苷酸链连接到RNA酶的Cys166上。利用寡聚核苷酸链的碱基互补关系,显示出对RNA链特定位点的水解作用。第一个不同于DNA限制性内切酶的RNA限制性内切酶。 Kaiser小组 黄素木瓜蛋白酶(FP) 木瓜蛋白酶Cys25的巯基参与蛋白质水解反应,而黄素是一组含N的三环芳香化合物,能催化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8—溴乙酰黄素与此巯基结合后,丧失水解活性,FP催化效率是黄素的 1000倍,达到了天然黄素氧化还原酶的活性。 二、全合成酶 全合成酶(不是蛋白质,而是有机化合物) 通过将催化基团并入有机化合物,控制空间构象,选择性地催化化学反应。全合成酶包括小分子有机物(大多为金属络合物)、抗体酶(催化抗体)、人工聚合物酶。 二、全合成酶 1、小分子有机物全合成酶:利用各种有机分子(如β-环糊精、卟啉等)和金属离子而制备的具有水解、氧化还原、转氨、羟醛缩合酶等功能的全合成酶: (1)氨肽酶全合成酶:三乙撑四胺(Trien)的Co Ⅲ络合物。 (2)转氨全合成酶:Gly与Ala的西佛氏碱的Cu(Ⅱ)络合物。 (3)ATP水解全合成酶:[CoⅢEdda(H2O2)2]-等。 β-Benzyme人工酶能模拟α-胰凝乳蛋白酶活性 由环糊精制成的人工转氨酶能催化?-酮酸与磷酸吡哆胺专一性地合成氨基酸。 环糊精结构示意 CD分子 原来:在CD的两面引入催化基团,通过柔性或刚性加冕引入疏水基团,改善CD的疏水结合和催化功能 现在,桥联环糊精和聚合环糊精,可得到双重或多重疏水结合作用和多重识别作用 a-胰凝乳蛋白酶模型简介 β-环糊精和催化侧链组成全合成酶: 催化侧链含有天然酶三种基团(羟基、咪唑基及羧基),且在恰当的位置。 是非蛋白质分子,比天然酶稳定 二胺、多胺环糊精模拟醛缩酶功能,催化丙酮与对硝基苯甲醛缩合。 桥联环糊精催化羧酸对硝基苯酯的水解 2、抗体酶(Abzyme):以抗原或半抗原(过渡态类似物)制备的,并能催化其反应的抗体。 3、人工聚合物酶 :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人工酶。其原理与抗体酶相同,只是用人工聚合物代替抗体。 以对硝基酚甲基磷酸酯(硝基酚乙酸酯水解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为模板,得到的有机功能团的聚合物,可以催化硝基酚乙酸酯水解。 4.肽酶: 模拟天然酶活性中心,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1977年人工合成一个八肽具有溶菌酶的活性。 三、设计要点 设计前: 酶活性中心-底物复合物的结构 酶的专一性及其同底物结合方式的能力 反应的动力学及各中间物的知识 三、设计要点 设计中: 为底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疏水性) 应提供形成离子键、氢键的可能性,以利于结合底物 催化基团必须相对于结合点尽可能同底物的功能团相接近 应具有足够的水溶性,并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保持其催化活性 1984年A. Zaks 和A.M Klibanov 首次发表了关于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的催化行为及热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酶学领域迅速产生一个全新的分支?非水酶学。 现在非水酶学方法在多肽合成、聚合物合成、药物合成以及立体异构体拆分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水相介质:有机溶剂反应介质,气相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反应介质。 优点: 1)酶在有机介质中由于水分子的减少,相对来说酶分子的构象表现出比水溶液中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