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精要.ppt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涵义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   ——遗传多样性: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多样化。   ——物种多样性:生物有机体的复杂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多样性及差异。   ——景观多样性: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 原 (一)世界生物多样性概况 全球的物种大约有5000万~10000万个,但经科学家鉴定描述过的物种仅为175万个。目前科学家对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了解的比较多,对个体较小而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和昆虫了解的比较少。 ——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 全球物种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黑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共12个国家的物种拥有全球大约60%~70%的物种。    ——全球物种特有性的分布格局 当物种自然分布范围有一定限制时,称为特有现象和特有性(endemism)。一般不属于世界性分布的生物的属和种,都可以称为分布区内的特有属、特有种。 例如大熊猫在自然界中仅分布在我国川、甘、陕毗邻地区,因此是我国的特有种。特有性的程度有很大差异,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国家,主要还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球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综合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两方面的水平,结合物种严重受威胁的程度,可以划分出全球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科学家在全球划分出18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1) 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世界总种数10%,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裸子植物约250种,居世界首位;哺乳类、鸟类、鱼类均位于世界前列。 ⑵ 特有属、种繁多 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占中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哺乳类动物中,特有种占总种数19% 。特有属、种中,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暨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⑶ 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第四纪冰期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较小,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暨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的物种。 (4) 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 中国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共有家养动物品种(或类型)1938个,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1000种以上的经济树种、l万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牧草和2200多种观赏花卉。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中国具有各种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竹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大,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北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风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脉、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基础。 地球上生物产生30多亿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出现过五次生物多样性危机,其中最高峰出现在人类产生的新生代后期。由于人口激增、土地盲目开垦、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破坏,引起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消失。据科学测算,目前物种多样性的衰退比自然界本身的速度快了大约1000~10000倍。 世界在最近300年中,大约减少了一半的森林面积。北美洲200年前150万Km2的大草原现在只剩下不到1%。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洲,体重超过44kg的大型动物已有74%~ 56%因人类狩猎而灭绝了。 (一)生物生境(栖息地)的破坏 栖息地的丧失已成为我国一些生物减少、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许多为保护濒危物种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被大面积的已经开发的土地所包围,成为“生态孤岛”, 物种在被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保护区内,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小种群,其迁移、扩散受到制约。 我国濒危动物大熊猫的保护就是受到栖息地片段化的严重障碍,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设绿色走廊,就为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建立保护走廊带,将大熊猫保护区连成网络。 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野生经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