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学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资料.ppt

中国经济地理学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地理学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资料.ppt

优势: 中国的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其中处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度最宽,水热条件良好,自然资源物种众多,和其他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对比,没有像俄罗斯、加拿大那样具有广阔的严寒冻土地区,也不像位于热带中心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亚那样炎热过湿。 没有“回归线荒漠”现象产生。季风强盛,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海陆兼备,邻国众多。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往来。 海域辽阔,海域资源丰富。 二、疆域辽阔 中国陆上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大致相当于除俄罗斯以外的整个欧洲的面积。 课堂讨论: 辽阔的疆域对中国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 人均相对量较小 我国耕地总量居世界第4。在2000多个县(市)中,目前有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 矿产资源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45种主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 国土空间“缩水”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 ): 6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或丘陵; 33%的国土面积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产生活。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德国的六分之一。 煤炭开采中的资源浪费与生态破坏 ●2004年年底,山西全省拥有各类煤矿3826个。乡镇煤矿数量占到全省煤矿总数的88%,而产量却只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37%。目前,山西煤炭资源回收率只达到40%左右,不少乡镇煤矿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山西每开采一吨煤平均损耗煤炭资源2.5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生产70亿吨原煤,消耗的资源保守估计也在400亿吨以上.???? ●2004年,山西生产焦炭8000多万吨,直接间接损失煤焦油150万吨,由于回收设施不先进或根本不回收损失焦炉煤气128亿立方米。 ●山西每采一吨煤损耗2.48吨水资源。据统计,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破坏面积已达到20352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 ●山西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已有8000平方公里,其中采空区面积5000平方公里,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区域达2940平方公里。 ●目前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煤矸石堆放总量已达11.4亿吨,每年新增5000万吨,大约10%的矸石发生自燃,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据测算,山西每挖1吨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损失为61.07元,保守估算,1978年~2004年,全省产原煤70亿吨,生态环境损失约5000亿元左右。 “挖了一个坑,流了一沟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 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 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如果按照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华北地区约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仅占4.7%;江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42.6%,而矿产资源仅占全国的10.2%。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比,消耗着不成比例的资源。2003年中国实现约占世界GDP的4%。但是原油消费为世界总消费量的7.4%;原煤为世界的31%;铁矿石为世界的30%;钢材为世界的27%;氧化铝为世界的25%;水泥为世界的40%。 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 总量大,人均相对量不足 种类齐全,部分资源质量不高,开发条件不理想 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配置不甚合理 呆滞资源比重大,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和破坏严重 资源供求压力大 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二、中国“资源威胁论”与“地大物博”论 1、 中国“资源威胁论” 20世纪末至新世纪初出现于欧美国家 代表性观点 目前,中国人均所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以年均经济成长率8%计算,到2031年,就会追上美国在2004年3.8万美元的水准,届时,全球的“资源枯竭”将更严重。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EPI)表示,中国对全球主要基本物资和其他日渐枯竭资源“无法满足”的需求,使得西方世界消费形态建立的经济发展模型备受挑战。中国是一个极具“资源扩张性”的大国,不断在全球不计成本地寻找资源与能源,抬高全球资源的价格。 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矿产资源威胁论、中国水资源威胁论、中国森林资源威胁论 中国水资源威胁论: 2005年9月14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中国将夺取西伯利亚水资源”,因此将导致“俄罗斯可能有100多万人缺水,几十家企业停产”。2006年9月13日,俄罗斯《独立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