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大题精讲4精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4 打印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会计差错的问题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这个重点是和我们前面很多内容都能够联系在一起出题的。 1.政策变更和估计变更。 【例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益金。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2005年12月20日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作如下变更: 1)、(2)。 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 1)计算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填列答题纸中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3)计算2006年A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4)计算2006年B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006年B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变更对当期折旧的影响数(注明增加或减少)。(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将A A固定资产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6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①计算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80元,现在按新的方法计提的折旧为280万元,则应补提折旧100万元,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处理。 100 ?? 贷:累计折旧 100 33万元(100×33%) 33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 合并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 ??? 递延税款 33 贷:累计折旧 100 100万元,使企业未分配利润多了67万元,因此把多计提的盈余公积冲销掉, 67×20%=13.40 13.40 ☆题目扩展:如果企业不是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进行追溯调整。按原来的折旧方法计提了180万的折旧,那么600万的固定资产减去180万的折旧,在剩余的年限按新的折旧方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即可。 2006年A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2006年1月-6月属于第二年的后半年,7月-12月属于第三年的前半年。2006年A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600×(4/15)×(6/12)+600×(3/15)×(6/12)=140(万元) 2)将B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8年改为6年,预计净残值由50万元改为30万元。B固定资产原价为1050万元,系2001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至2005年12月31日止累计折旧为500万元。 1050-50)÷8×4=125×4=500(万元)。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25万元,一共计提500万元的折旧,如果按照新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来进行计算,由于采用的是平均年限法,这四年计提的折旧额都是一样的,每年折旧=(1050-30)÷6=170(万元),一共四年的累计折旧额为680,这两者税前差额为180万元,题目给出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在变更前后均符合税法规定,因此没有产生时间新差异的问题,因此180万税前的差异即为累计的影响数额。 180 ?? 贷:累计折旧 180 180×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20% 2006年的折旧额即可,原来的情况就不管啦,这时采用的是未来适用法, 1050-500-30)÷2=260(万元)。 ◆这里的变更实际都是估计变更,但加入“企业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条件,则按政策变更追溯调整进行处理的。 如果把题目简单化,即企业并不是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则采用未来适用法,直接进行处理即可。 题目采用的是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以会计上的规定和税法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方法不同的情况下,诓捎谜穹ê怂闶倍蓟嵝纬傻菅铀翱睿绻盟安⒉皇遣捎媚伤坝跋旎峒品ǘ遣捎糜Ω端翱罘ǎ词垢詹潘婕暗降幕峒粕喜捎媚晔芎头铺嵴劬桑胺ㄉ喜捎闷骄晗薹ǎ捎糜Ω端翱罘ㄊ辈⒉恍纬啥运盟暗挠跋於睿蛭谟Ω端翱罘ê怂闼盟暗氖焙颍凰敖穑凰盟罢庀罡赫嵌嗌伲蛩盟胺延镁褪嵌嗌伲拭挥械髡奈侍狻?br ◆注意:什么时候产生对所得税的影响额? 首先,必须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然后看税法与会计上的规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会产生时间性差异,这时就会产生递延税款。 教材中对所得税的问题已经进行大量的删减啦,比较复杂的内容考的可能性相对而言比较小,但当题目涉及纳税影响会计法时,考生应该注意税法与会计上的规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时间性差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递延税款的内容。 教材中政策变更举例一般都没有举时间性差异的问题,即使有时间性差异,也没有讲是纳税影响会计法,而是应付税款法。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