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olecularbiologyorganon.ppt
第 五 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本章主要内容 一、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 三、基因克隆的载体系统 四、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一、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1. 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2. 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 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3. 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重组DNA技术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或步骤: 1. 从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的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 3. 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亦称寄主细胞)并与之一起增殖。 4.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了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并筛选出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 5.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二、 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 1. 核酸的凝胶电泳 ??? 将某种分子放到特定的电场中,它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向适当的电极移动。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作电泳的速率,它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该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而与分子的磨擦系数成反比(分子大小、极性、介质的粘度系数等)。 ??? 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是离子化的,所以,DNA和R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Polyanions)。将DNA、RNA放到电场中,它就会由负极→正极移动。 在凝胶电泳中,一般加入溴化乙锭(EB)染色,此时,核酸分子在紫外光下发出荧光,肉眼能看到约50ng DNA所形成的条带。 2. 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 ??? 在大多数核酸杂交反应中,经过凝胶电泳 分离的DNA或RNA分子,都是在杂交之前,通过毛细管作用或电导作用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原封不动地吸印 转移到滤膜上的。常用的滤膜有尼龙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叠氮苯氧甲基纤维素滤纸(DBM)和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滤膜(DEAE)等。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将核酸样品转移到固体支持物滤膜上,这个过程特称为核酸印迹转移,主要有电泳凝胶核酸印迹法、斑点和狭线印迹法、菌落和噬菌斑印迹法?? 将具有核酸印迹的滤膜同带有放射性标记或其它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所以有时也称这类核酸杂交为印迹杂交。 3. 细菌的转化 ??? 所谓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另一种细菌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生命过程。这种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做供体菌株,而接受转化DNA的寄主菌株则称做受体菌株。大肠杆菌是最广泛使用的实验菌株。在加入转化DNA之前,必须预先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之呈感受态(Competent Cells)。Mg2+对维持外源DNA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质粒DNA中的抗生素是筛选标记。??? 对绝大多数hsdR-,hsdM-突变体菌株(k12),每ug DNA可得107-108个转化子。 4、分子克隆技术 (1)高质量mRNA的制备 ?? 应用Promega PolyAT tract mRNA Isolation System分离Poly(A)RNA。将Biotinylated Oligo(dT)引物与细胞总RNA共温育,加入与微磁球相连的Streptavidin,用磁场吸附与PMP相连的SA-Biotinylated Oligo(dT)-mRNA。 (2) 反转录成cDNA 可同时在反转录系统中加入Oligo(dT)12-18-mer及随机引物R6,以保证得到全长cDNA;应选用活性较高的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应选用甲基化dCTP;应保证所获得双链cDNA的方向性。 (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 大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序列具有回文结构特征,切断的双链DNA都产生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割的特异性不同,结果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①产生3’突出粘性末端(cohesive end):以Eoor 为例: 5’…G↓AATT C…3’→5’…Gp OHTTAAC…3’ 3’…C ATAA↑G…5’EooP Ⅰ 3… ?CTTAAOH pG…5 ②产生5’突出的粘性末端:以PstⅠ为例: 5’…CTGCA↓G…3’→5’…CTGCAp OHG…3’ 3’…G↑ACGTC…5’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律二首 送瘟神》-中职语文高二同步课件精选(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高考蓝皮书·物理试题分析2025.docx VIP
- 综合实践活动 开学第一课 2024-202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开学第一课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pptx VIP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完整整套教学课件.pdf VIP
- 技术标投标文件监理大纲.doc VIP
- 2025 年成都市三年级数学秋季开学摸底考 - 冲刺卷及答案(北师大版).docx VIP
- 最新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全文.pptx VIP
- 姓氏的由来演讲课件(张姓).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