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分化学导论资料.ppt
1. 特点 电极不与溶液直接接触;不发生电解、极化、吸附等作用 2. 高频电导分析原理 振荡频率1兆赫时, 离子:不移动,中心离子与离子氛之间的相对振动,正、负电荷重心的相互交变; 偶极分子:随电场变化频率快速取向和变形; 分子或离子定向极化和变形极化均产生瞬间电流-极化电流, 频率小(5000赫)时:极化电流很小(相对于电导电流); 频率1兆赫时:与电导电流具有相同数量级; 三、高频电导滴定法(high frequency conducto-metry) 3. 高频电导滴定 利用高频电场下极化电流的变化来跟踪滴定过程的方法称为高频滴定法。特别适合于低电导非水溶液的滴定; 开始时,f 0=f,滴定后,电解质浓度改变时,引起电容改变,导致输出频率f 改变,f0 ≠f,给出信号 。 高频电导滴定曲线类型 溶液的低频电导G 较小时,高频电导随G增加而上升,滴定曲线类型为(a) 在极值附近,滴定曲线类型为(b) 下降处的滴定曲线类型为(c) 丙酮滴定丁基锂己烷溶液的滴定曲线(d). 电分析化学的特点 1.所使用的仪器较简单、小型、价格较便宜。因测量的参数为电信号,传递方便,易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 2.测定快速、简便; 3.某些新方法的灵敏度高,可作痕量或超痕量分析,选择性也较好; 4.不仅可以作组分含量分析,还可以进行价态、形态分析,也可以作为其他领域科学研究的工具。 电化学分析的应用领域 application fields of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1.化学平衡常数测定 2.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3.化学工业生产流程中的监测与自动控制 4.环境监测与环境信息实时发布 5.生物、药物分析 6.活体分析和监测(超微电极直接刺入生物体内) 作业:P274:7、11、14、17 4、现代农业? ??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农作物的基因突变,并寻找高产量、抗病虫、抗干旱、抗冷冻的相关基因,也可以用于基因扫描及基因文库作图、商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5、研究领域:基因表达检测、寻找新基因、杂交测序、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分析以及基因文库作图以及等方面。1)基因表达检测:基因表达检测是确定所关注的任何组织、细胞的RNA的绝对表达量。可以先从样本中抽提RNA,转换成cDNA再标记cDNA ,然后将这些标记物作探针与芯片杂交,就可得出原始样本中不同RNA的量。 7)寻找新基因? ?? ?有关实验表明在缺乏任何序列信息的条件下,基因芯片也可用于基因发现,如HME基因和黑色素瘤生长刺激因子就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的。 8、疾病诊断 优点: 一是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二是快速简便; 三是可同时检测多种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1和PKD2先天异常 多在40岁以后发病 半数出现肾衰 遗传病 – 迟发型 基因突变 癌症抑制基因 BRCA1和BRCA2突变可引起乳腺癌 基因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Which treatment? What are my chances? Which class of cancer? Is it benign? 治疗 Therapeutic Choice 预后 Prognosis 诊断 Diagnosis 分类 Classification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集成化与功能化 提高灵敏度 智能化 电极的发展趋势 ①固态电极,携带方便,挥发性小,寿命长。 ②修饰电极,裸电极应用范围小。修饰后,稳定性,重现性可大为改观,应用范围扩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③微型化的趋势,实现体内在线检测。 ④生物电极为新宠,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生物化学与电化学相结合,形成传感器方向发展。 ⑤生物芯片:“探头”阵列组合,联合工作,提高了检测效率,电极发展的前沿。 §5 传质过程与极化 Mass transfer process and polarization 1.传质过程:随电极反应进行,电极表面电活性物质浓度降低,由溶液本体向电极表面传送过程分:对流、扩散、电迁移。 对流(convection)—溶质随溶液流动而移动。如:搅拌富集、电解用之;而极谱法排除之。 扩散(diffusion)—由于溶质存在浓度梯度而形成,即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形成扩散电流。极谱法中详细介绍。 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由于电场的作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即正离子向负极;负离子向正极。电泳分析依据,极谱分析的干扰,以大量高浓度电解质的存在,进行减弱。 2.电流及表示:IUPAC建议:阳极—氧化—正;阴极—还原—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