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七.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七.doc

宋苏轼撰。轼有《东坡易传》,已著录。是书《宋志》作十三卷,与今本同。 《万卷堂书目》作二十卷,疑其传写误也。晁公武《读书志》称熙宁以后专用王 氏之说进退多士,此书驳异其说为多。今《新经尚书义》不传,不能尽考其同异。 但就其书而论,则轼究心经世之学,明於事势,又长於议论,於治乱兴亡披抉明 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释《禹贡》三江,定为南江、中江、北江,本诸郑康成, 远有端绪。惟未尝详审《经》文,考核水道,而附益以味别之说,遂以启后人之 议。至於以羲和旷职为贰於羿而忠於夏,则林之奇宗之。以《康王之诰》服冕为 非礼,引《左传》叔向之言为证,则蔡沈取之。《朱子语录》亦称其解《吕刑篇》 以“王享国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合於理。后《与蔡沈帖》 虽有“苏氏失之简”之语,然《语录》又称:“或问诸家《书》解谁最好,莫是 东坡?曰:然。又问:但若失之太简?曰:亦有只须如此解者。”则又未尝以简 为病。洛闽诸儒以程子之故,与苏氏如水火,惟於此书有取焉,则其书可知矣。 《尚书全解》·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林之奇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侯官人。官至宗正丞。事迹具《宋史· 儒林传》。之奇辞禄家居,博考诸儒之说,以成是书。《宋志》作五十八卷。此 本仅标题四十卷。考其孙畊《后序》,称:“脱稿之初,为门人吕祖谦持去, 诸生传录,仅十得二三。书肆急於鋟梓,遂讹以传讹。至淳祐辛丑,畊从陈元 凤得宇文氏所传《书说拾遗》手稿一册,乃《康诰》至《君陈》之文。乙巳得建 安余氏所刻完本,始知麻沙所刻,自《洛诰》以下皆伪续。又得叶真所藏《林、 李二先生书解》,参校证验,釐为四十卷。”然则《宋志》所载乃麻沙伪本之卷 数,朱子所谓“《洛诰》以后非林氏解”者。此本则畊所重编,朱子所未见, 夏僎作《尚书解》时亦未见,故所引之奇之说亦至《洛诰》止也。然僎既称 之奇初稿为吕祖谦持去,则祖谦必见完书,何以《东莱书说》始於《洛诰》以下 云“续之奇之书”,毋乃畊又有所增修,托之乃祖欤?自宋迨明,流传既久, 又佚其三十四卷。《多方》一篇,通志堂刊《九经解》,竭力购之,弗能补也。 惟《永乐大典》修自明初,其时犹见旧刻,故所载之奇《书解》,此篇独存。今 录而补之,乃得复还旧观。之奇是书,颇多异说。如以阳鸟为地名,三俊为常伯、 常任、准人,皆未尝依傍前人。至其辨析异同,贯穿史事,覃思积悟,实卓然成 一家言。虽真赝错杂,不可废也。屡经散佚,而卒能完善,亦其精神刻挚有足以 自传者矣。前有《自序》一篇,述《尚书》始末甚详,然舛误特甚。《汉书·艺 文志》已明云《古文尚书》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不立於学官,而用伪孔《传序》 藏於家之说,并谓刘歆未见。《儒林传》明言伏生壁藏其书,汉兴,亡数十篇, 独得二十九篇,而用卫宏《古文尚书序》使女传言之说,并谓齐语难晓,尤其致 谬之大纲。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兹不具论焉。 《郑敷文书说》·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永嘉人。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郎,兼太子 侍读,进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出知宁国府。卒谥文肃。其诗文有 《景望集》,今已不传。此乃所作《尚书讲义》,皆摘其大端而论之。凡二十九 条,每条各标题其目。《浙江通志》称:“伯熊邃于经术,绍兴末伊洛之学稍息, 伯熊复出而振起之。”刘埙《隐居通义》亦谓:“伯熊明见天理,笃信固守,言 与行应。”盖永嘉之学自周行己倡于前,伯熊承于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等 皆奉以为宗。是书虽为科举而作,而尚不汩于俗学。惟误信《书序》,谓真孔子 所作。故于《太甲序》则以为体常尽变,存正明权,得《春秋》之法;于《泰誓 序》则以为经称十三年者误,当依《序》作十一年;于《洪范序》则以为所称胜 殷杀纣,亦诛独夫纣之义:皆未免牵合旧文,失于考证。然其大端醇正。如释 “作服汝明”则发明服以象德之义,释“俶扰天纪”则推言天人相应之机,《大 禹谟》言“谦受益,满招损”,《仲虺之诰》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皆能 反覆推详,以明其说。于经世立教之义亦颇多阐发,有足采焉。 《禹贡指南》·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毛晃撰。晃,《宋史》无传,其始末未详。世传其《增注礼部韵略》,於 绍兴三十二年表进,自署曰“衢州免解进士”,盖高宗末年人也。是书《宋史· 艺文志》不著录。焦竑《经籍志》载《禹贡指南》一卷,宋毛晃撰。朱彝尊《经 义考》云“未见”。又云:“《文渊阁书目》有之,不著撰人,疑即晃作。”则 旧本之佚久矣。今考《永乐大典》所载,与诸家注解散附经文各句下。谨缀录成 篇,釐为四卷。以世无传本,其体例之旧不可见,谨以经文次第标列,其无注者 则经文从略焉。其书大抵引《尔雅》、《周礼》、《汉志》、《水经注》、《九 域志》诸书,而旁引他说以证古今山水之原委,颇为简明。虽生於南渡之后,僻 处一隅,无由睹中原西北之古迹,一一统核其真,而援据考证,独不泥诸儒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