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尿素的生产要点.ppt
尿 素 尿素(Urea),学名为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相对分子质量为60.06。因最早由人类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故称尿素。 第一节 概述 尿素的性质 尿素的用途 尿素的生产方法 尿素的生产原料 一、尿素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纯净的尿素为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含氮量为46.6%,工业尿素因含有杂质而呈白色或浅黄色。 熔点:常压下为132.6℃ 吸湿性:较易吸湿,其吸湿性次于硝酸铵而大于硫酸铵 溶解性:尿素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尿素还能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甲醇、苯等。 一、尿素的性质 化学性质 1.高温下可以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 2.尿素在强酸性溶液中呈弱碱性,能与酸作用生成盐 与硝酸作用:硝酸尿素[CO(NH2)2·HNO3] 微溶于水 与磷酸作用:磷酸尿素[CO(NH2)2·H3PO4] 易溶于水 与硫酸作用:硫酸尿素[CO(NH2)2·H2SO4] 易溶于水 氰酸 结构组成:H—O—C≡N(正氰酸) H—N=C=O(异氰酸) 有(正)氰酸和异氰酸两种。注意与雷酸(H-O-N=C:)区别开来。氰酸的游离酸是正氰酸与异氰酸二者的混合物,未曾分离开。 氰酸是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密度1.14。沸点23.6℃。在水溶液中显示极强酸性。性不稳定,容易聚合。水解时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与醇类作用时生成氨基甲酸酯。(正)氰酸酯R—O—C≡N 易聚合,并易水解,很难得到纯态物。异氰酸酯R—N=C=O或O=C=N—R—N=C=O,一般是带有不愉快气味的液体。氰酸可由氰尿酸经加热分解而制得。 维勒测定了氰酸的化学成分,指出它是由碳、氮、氢、氧4种元素组成的。 氰酸三聚生成氰尿酸(三聚氰酸,即2,4,6-三羟基-1,3,5-三嗪)。 三聚氰酸可能会导致肾结石。 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如果人遭到氰酸中毒,口中会有杏仁的味道 一、尿素的性质 化学性质 3. 尿素与盐类作用生成络合物:如尿素与磷酸一钙作用(磷酸二氢钙)时生成磷酸尿素[CO(NH2)2·H3PO4]配合物和磷酸氢钙CaHPO4即: Ca(H2PO4)2·H2O十CO(NH2)2=CO(NH2)2·H3PO4十CaHPO4十H2O 4. 尿素与直链有机化合物作用也能生成络合物:如尿素与甲醛反应生成甲基尿素;与甲醛进行缩合作用生成尿醛树脂,与醇类作用生成尿烷等。 尿素能与酸或盐相互作用的这一性质,常被应用于复混肥料生产中 二、尿素的用途 用作肥料 尿素是目前使用的固体氮肥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其含氮量为硝酸铵的1.3倍,氯化铵的1.8倍,硫酸铵的2.2倍,碳酸氢铵的2.6倍。 尿素属中性速效肥料,长期施用不会使土壤发生板结。其分解释放出的CO2也可被作物吸收,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土壤中,尿素能增进磷、钾、镁和钙的有效性,且施入土壤后无残存废物。 用作工业原料 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尿素可用来制取高聚物合成材料,尿素甲醛树脂可用于生产塑料,漆料和胶合剂等;在医药工业中,尿素可作为生产利尿剂、镇静剂、止痛剂等的原料。此外,在石油、纺织、纤维素、造纸、炸药、制革、染料和选矿等生产中也都需用尿素。 用作饲料 尿素可用作牛、羊等动物的辅助饲料,动物胃中的微生物将尿素的胺态氮转变为蛋白质,使肉、奶增产。但作为饲料的尿素规格和用法有特殊要求,不能乱用。 三、尿素的生产方法 (一)发展过程 1773年鲁爱尔(Rouelle)于在蒸发人尿时发现这种晶体物质 1828年佛勒(Wǒhler)在实验室首先用氨和氰酸合成了尿素: HCON十NH3=CO(NH2)2 1868年巴扎罗夫(Bhsapos)提出高压下加热氨基甲酸铵(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的方法。 1922年首先在德国法本公司奥堡工厂实现了以NH3和CO2直接合成尿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现代工业生产尿素的基础。 2NH3十CO2=CO(NH2)2十H2O △H<O 该反应特点:放热、可逆。转化率50-70%。 生产法分类(根据产物的循环利用程度):不循环法、半循环法 和全循环法三种 。全循环法在工业上获得普遍采用 三、尿素的生产方法 (二)全循环法 1.全循环法的步骤 ①氨和二氧化碳原料的供应及净化;②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③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企业财务管理专题研究:成本控制.docx VIP
- DB3210T 1206-2025 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管理规范.pdf VIP
- 2024年新改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精编知识点(新教材).doc
- 励磁培训书(第4版最终版)精品.docx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前冲刺)】考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内科学肺栓塞教案.ppt VIP
- 2025杭州市房屋租赁合同(官方范本).docx VIP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第七版)课件 第1章 总论.pptx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