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机结合料材料及路面要点.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节 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 5.5 二灰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 第五节 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 5.5 二灰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 根据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二灰和集料,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在规定温度(北方冰冻地区为20±2℃,南方非冰冻地区为25土2℃)下保湿养生6d (湿度为95%),浸水1d,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尺寸为:Φ150mm×150mm的圆柱体。 制备相同集料 、 不同二灰剂量的混合料 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 按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压实密度制备试件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选定合适的配合比剂量 第五节 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 硫酸钙含量过高引起的二灰碎石基层病害 较合格的二灰碎石基层表面 * * * * * * * * * * * * * 干缩系数α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3.2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1)离子交换作用:土具有胶体性质,表面带负电荷,并吸附钠离子、钾离子和氢离子,石灰中的钙离子会与其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形成钙土,减小了土颗粒表面水膜厚度,分子引力增加。 (2)碳酸化作用 生成的碳酸钙是坚硬的晶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水稳性,它对土的胶结作用使土得到了加固。 石灰土表面钙化后,形成硬壳层,进一步阻碍了二氧化碳的进入,碳化过程十分缓慢,是形成石灰土后期强度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4)火山灰作用 (3)结晶作用 经过结晶作用,消石灰逐渐由胶体转化为晶体,晶体间能够相互结合,与土形成共晶体,从而使得土粒胶结成整体。 土中充分的硅、钙离子是火山灰作用的前提,同时必须增加土的碱性; 火山灰作用生成物具有水硬性性质,是构成石灰土早期强度的主要原因。 3.2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四种作用中,主要是离子交换作用与火山灰作用,是构成石灰土早期强度的主要因素,后期强度则更多源于碳酸化作用和结晶作用。 由于石灰与土发生了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质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初期,主要表现为土的结团、塑性降低、最佳含水量增加和最大密实度减小等。后期主要表现为结晶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其板体性、强度和稳定性。 3.2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3.3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1)土质: 各种成因土都可用石灰稳定,但塑性指数低于10以下的低塑性土(这与水泥稳定土刚好相反)不适宜稳定。粘性土更适宜于石灰稳定,尤其是塑性指数在15~20的粘性土。 原因:粘性颗粒的活性强、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掺入石灰稳定材料后,形成的四种作用比较活跃,因此石灰土强度随土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大。 重粘土虽然粘土颗粒含量高(塑性指数大于20),但是不易粉碎和拌和,稳定效果反而不好。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3.3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2)灰质: 石灰应采用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对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宜用磨细的生石灰粉。石灰质量应符合III级以上的技术指标,并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3.3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石灰剂量是石灰质量占全部土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即: 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石灰剂量对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影响非常显著。在石灰剂量较低时(小于3~4%),起稳定作用,土的塑性、膨胀、吸水量减小,使土的密实度、强度、和易性等得到改善;随着剂量的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均提高,但剂量不能过高,强度反而降低。 常用最佳剂量范围:对于粘性土及粉性土为8~14%;对砂性土则为9~16%。最终根据结构层技术要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3)石灰剂量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3.3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4)含水量: 最佳含水量及略小于最佳含水量时最易压实达到较高的压实度。 石灰稳定类材料的最佳含水量需要通过标准击实试验进行确定,经验公式为: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素土的最佳含水量+拌和过程中的蒸发量(约在1.5%左右)+石灰反应所需的水(0.2×石灰剂量)。 (5)密实度: 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实践证明,石灰稳定土的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约增减4%左右。而密实的石灰稳定土,其抗冻性、水稳定性好,缩裂现象也少。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3.3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6)龄期: 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一般初期强度较低,前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