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杂性科学研讨中药学论文.docVIP

中药学复杂性科学研讨中药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复杂性科学研讨中药学论文.doc

中药学复杂性科学研讨中药学论文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现代化或科学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而大多数的研究显示,不是中药没有药理作用,就是使中药的毒性大大增加。如中药抗病原体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太大,大都可以被判为“无效之药”。再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与比利时的马兜铃酸事件等,有学者认为,其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由于废医存药、中药西用、对病而不辨证的必然结果[1-5]。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然而,不仅新药合成的研发费用是愈趋昂贵,筛选过程日显艰难,而且其“寿命”(药用价值的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现代新药的安全评价标准愈来愈严格,审批的程序愈来愈复杂。而新药进入临床后的疗效与安全问题却似乎愈来愈常见。 1.2西药中药化 西药中药化是由岳凤仙等人首先提出并倡导实施的,而实际上,中药学在历史上就有吸收外来药物的先例,如乳香、没药、砒石、机制冰片等。他们认为西药中药化不仅可行,而且也很需要。因为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且作用对象都相同,故二者具有物质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这是其一。其二,西药中药化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中药新品种,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三,西药中药化能够促进人们对西医药学理论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有利于促进西医药学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现代西药的临床毒副反应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西医药学尚未见到有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辨证施治对现代西药的“增效减毒”作用[6]。然而,由于抗生素类西药不仅只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病毒无作用,而且就是同一种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的敏感性亦各不相同,以及其他类西药的许多微观调节作用等,都不是仅用“热性”、“寒性”等中医药学宏观术语所能表达清楚的,若要强行“中药化”,势必要造成许多已经清楚的微观认识和用药再度“模糊化”。这不仅是认识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的好坏。因此,自“西药中药化”的主张提出后,就不断地有人对它提出异议。 1.3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复杂性科学 2.1中医药“非线性”与“动态发展”特点 生物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它不仅对外界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反应特点,而且其还具有“进化”与“学习”功能。即随着生物机体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由于其所处的功能状态的不同,生物机体有时对一个小的作用可以做出巨大的反应,而有时却对一个较大的刺激又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受性。中医药学是一种“状态医药学”,其辨证施治的实质就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及其发生、发展与防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从而使其不同于西医药学主要针对特定病因病理的疾病防治[7-9]。如在西医药学的疾病防治中,其药物的作用与毒性在任何时候似乎都是一样的,其大多数药物的用量也都是一成不变地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的;而中医药辨证施治中的药味及其用量在针对不同证候的处方中都不相同,而且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当代名医李可用附子分为5个等级,轻者阳虚,附子用小剂10克;稍重阳衰,附子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