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件.ppt
第六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望军 6.1水环境概述 人与水的关系:人体65%是水;成年人身体中平均含水40~50千克,而且每天要消耗和补充2.5kg水,失水12%以上就会死亡。 6.1 水环境概述 6.1.1 天然水资源分布 地球总储水量:1.4×109km3 海水:97.5% 淡水:2.5% 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 6.1.2 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水循环的特点: (1)全球每年水分的总蒸发量与总降水量相等,均为5.0*105km3; (2)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105km3,海洋总降水量为3.9*105km3,两者的差值为4*104km3,它以水蒸气的形式移向陆地。 (3)地上的降水量比蒸发量多4*104km3,其中,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波中,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的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了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 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不仅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且在利用过程中对水体造成了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许多地区相继出现。 6.2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作用 6.2.1水体污染 1.水体的概念 水体又称水域,是指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冰川、地下水等地表与地下贮水体的总称。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 2.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水体污染源 是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水体排入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点污染:废水通过排水管道集中的排出,又被称为点污染。 面污染: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分散地、成片地排入水体,其中往往也含有化肥、农药、石油及其它杂质,形成所谓的面污染源。 4.污染类型 (1)化学性污染 酸碱污染:会改变水体的PH值,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影响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破坏生态平衡,并使水体不适于作饮用水源或其它工、农业用水。 重金属污染:排放于天然水体后不可能减少或消失,却可能通过沉淀、吸附及食物链而不断富集,达到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有害的浓度。 需氧性有机物污染:生活污水和很个多工业废水。会引起微生物繁殖和溶解氧的消耗,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由于厌氧生物的作用而发酵,生成大量硫化氢、氨、硫醇等带恶臭的气体,使水质变黑发臭。 营养物质污染: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有机毒物污染 2)物理性污染 悬浮污染物:影响水体外观和透明度,还有吸附凝聚重金属及有毒物质的能力。 热污染:高温废水排入水体时,使水温升高,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危害水生动物、植物的繁殖与生长。 放射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 病原菌、寄生虫卵和病毒 6.2.2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 1.水体自净作用 定义: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按净化机制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按其发生场所分类:水中的自净作用、水与大气间的自净作用、水与底质间的自净作用、底质中的自净作用 2.水环境容量 定义: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6.2.3水质及水质指标 1.水质 定义: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2.水质指标 物理性水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等 化学性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等。 有毒的化学指标: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总需氧量 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 3.水环境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及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 (2)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等 6.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 6.3.1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式 进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