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要点.docVIP

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 主题:富丽的封建贵族礼制生活场景。 子题:居住在大观园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素:院落布局、山水关系、植物配置、景题。 方式:开始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冲突式,结尾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首尾呼应式;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采用了顺叙、预叙、插叙、补叙;游览线路叙事性编排采用了环形路线、非线性开放路线、逻辑关系组织路线;游憩行为的驱动采用场面、概述、省略、扩张、暂停的方式。 1、大观园概况 大观园是在宁、荣国府的后半部分,是充分利用荣国府的东大院和宁国府的会芳园的西半侧合并而成。大观园有“三里半大”(周长)。该园总体布局以正殿为主轴线,以营造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华丽。在主轴左右两侧布置其他附属院落。副轴院落布局灵活,结合水的走势,使大观园整体布局主次分明,既不失皇家贵族园林的气势与威严,又不失私家园林的玲珑多变。 2、大观园叙事性景观设计分析 2.1景观开始空间与结束空间的情节生成 大观园的入口采用的是冲突性叙事性设计。“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很显然大观园的正门采用了古典建筑中较高的规格,装饰精美,富丽堂皇,从体量、形制、装饰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制造冲突,在起点将气氛烘托起来。 大观园的结束空间采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形式。大观园采用环形的道路结构,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让游赏产生回味,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2.2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 大观园中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并没有单一的采用一个或多个的方式。而是采用几个方式向结合的形式,形成空间的连续和反复以达到叙事的目的。在大观园中并非一进园门就看到大观园的主景,而是先出现一道翠嶂,再由曲径假山景观的插叙才到达沁芳桥。再由沁芳桥到潇湘馆之间,“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样一种预叙的手法,预先告知游人墙另一面的景色,使得游人有兴致进一步游览。经过了连续一段的预叙空间和插叙空间,叙述的高潮才呈现到人的前。大观园,正殿虽位与主轴,但景观叙事空间的预叙与插叙,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从正门的大气与华丽,有景观幽静雅致的江南私家园林景观,再到气势恢宏,体量较大的正殿封建礼教制度和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威严可见一斑。(图1) 图1 2.3游览线路叙事性编排 大观园的游览线路主路采用环形路线的方式布局,次级游览道路采用非线性开放路线。总体符合儒家伦理和封建制度的逻辑关系组织路线。主路采用环路,围绕正殿布置,使得个附属院落安排与正殿的四周,充分表现正殿的主导地位。部分非线性的开放性道路穿插其间,以达到曲径通幽,欲露先藏的清幽与含蓄之美。大观园是为了元妃回家省亲,而建造了的,自然要遵守封建传统礼制。 2.4游憩行为的驱动 整个大观园的场景主题是富丽的贵族生活场景。而是通过园林中安排院落布局、山水关系、植物配置、景题、园路而实现居住,游览的功能。无论是居住还是游览,感官去感受现实的大观园景观的。通过以上景素的安排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感受。然而在场景的营造中,我们需要调动游人的游憩行为,达到游人自我驱动游览的目的。例如潇湘馆的景题:有凤来仪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使游人在景观空间中暂停欣赏,但内心的感悟和欣赏却没有驻足。无论是在桥亭与潇湘馆之间还是稻香村与蘅芜院之间,需要的是一种插叙空间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出现了这样场面性的空间。例如大观园中一些假山景观,以移缩、提炼大自然中的真山景观而来,这不由得让人题名“赛香炉”、“小终南”以概括自然之景色。在大观园中,利用粉墙、园门来障景和框景的省略手法也可促使游人观景。同时也利用一些假山,来处理成曲折的游路,利用一种扩张的手法处理。(图2) 图2 2.5庭院风格与人物性格 潇湘馆居住的是林黛玉。“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通过粉墙的遮掩,只露出屋檐,在由翠竹遮目,通过“千百竿翠竹”来营造氛围。掩映于日月光辉之中的翠竹,斑斑点点,如滴不尽相思闲愁之泪。这与林黛玉的孤傲高洁、多愁多病的性格契合。 稻香村居住的是李纨。“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轱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李纨的生活状态是“虽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她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