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护理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流管护理资料.ppt

引流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管 1 留置导尿管 2 胸腔闭式引流管 3 护理原则: 一、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二、告知患者及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位置,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配合。 三、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四、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通畅。按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位置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五、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六、及时发现及积极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1、感染。 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 2、引流不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有阻塞可用注射器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七、标识清晰。有两根或两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八、掌握好拔管时间和拔管指征。 九、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等的护理。 十、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更换引流管或引流装置。 十一、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或引流装置。一次性使用者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 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防止感染 观察引流液 引流通畅 妥善固定 3 1 固定好引流管,留足长度防止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 2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反折、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作。 保持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 1、胃肠穿孔者减少胃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 2、肠梗阻者减轻腹胀症状。 3、胃肠道手术者术前利于胃肠道准备,术后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愈合。 4、缓解胃肠胀气,利于腹腔手术时手术野的显露等。 胃肠减压管 1 操作重点: ①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减压装置是否有效,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②胃管一般长度为45—55cm,胃肠减压者再插入5—10cm。插入胃管至最佳引流位置,接上胃肠减压器。 ③妥善固定,防止脱出。防止胃管位置上下移动及衔接处脱落。食道手术及胃大部切除术应记录体外胃管的长度,确保胃管固定在最佳长度,胃管脱落后不可自行插入,应通知专科医生。 ④保持有效引流。不可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通畅,保证负压并及时调整负压吸引器,一般≤6.7kpa。 ⑤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胃肠减压的效果等。 胃肠减压管 1 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①肺部感染。 预防处理:减压期间应禁食,必须经胃管给药者,应在服药后停止抽吸1h 。每天口腔护理2次。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必要时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保持引流通畅,防胃液返流。 ②消化道出血。 预防处理: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勿强行插管。无胃液引出时,可注入少量盐水后再回抽,不可盲目回抽,有鲜血引出时应暂停吸引,通知医生等。 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钾最常见。 预防处理:病情允许时尽早拔出胃管。经常查血钾浓度,及时按需补充。观察有无低钾表现。 拔管指征: 1、胃肠引流量减少 2、肠蠕动恢复 3、肛门排气后可拔管。 4、普通腹部术后患者一般2-3天 5、食道及胃肠道手术后一般术后5—7天。 目的: 1、准确记录尿量。 2、尿失禁者保持会阴皮肤干燥。 3、泌尿系统疾病术后引流冲洗。 4、减轻腹部手术切口张力,局部用药等。 留置导尿管 2 操作重点: 1,妥善固定尿管及尿袋。 2,保持引流通畅。 3,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观察记录尿液颜色,性状,尿量,透明度,气味,比重,引流情况。患者膀胱功能,有无尿频,尿急,腹痛等症状。 留置导尿管 2 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一、泌尿系统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洁,会阴消毒2次/d。 2、及时排放尿液,尿袋高度不能高于膀胱,防尿液逆流。搬动患者时暂时关闭尿管。 3、保持排尿管道的密闭完整,保持会阴,尿管与尿袋连接处的清洁。 4、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结合患者病情,鼓励适当的液体摄入,使尿量维持在2000ml/d以上。 6、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做尿常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