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 8086 第一章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机原理 8086 第一章绪论.pp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张 良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2年秋季 课程特点 客观抽象 晦涩难懂 枯燥乏味 虽然对象是具体的。 课程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 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 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具备利用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32个学时) 配合理论教学,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16学时)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王克义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克义等,80x86/Pentium处理器硬件、软件及接口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尹建华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张凡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李继灿,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占30% 课堂:10%,上机:10%,小测验:10% 期末考试占70% 第1章 绪论 1.1概述 1.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3计算机数制 1.4微机的工作过程 1.5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1概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1614 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 1890年:Herman Hollerith 设计了用于美国人口普查的机器。结果仅用6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年时间)。 2)电子计算机时代 1906 年: 美国人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946 年: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1946 年: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重达数吨,占据几间房间,需要多个操作员来维持它们正常工作。 非常昂贵,以至于只有政府和大型机构才能够买得起。 当时的人们认为几台或者几十台这样的机器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了。 1.1概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用于军事和国防尖端技术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开始使用高级语言; 开始用于工程技术、数据处理和其它科学领域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采用微程序、流水线等技术,提高运行速度; 出现操作系统、诊断程序等软件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今) 采用半导体存储器; 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器件速度更快, 软件、外设更加丰富 1.1概述—电子计算机按其性能分类 大中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 -Mainframe Computer 小型计算机 -Minicomputer 微型计算机 -Microcomputer 单片计算机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1.1概述-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为适应军事和工业自动化的需要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价格低廉; 部件标准化、易于集成及维修; 高可靠性及适应性 1.1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1971~1973) 4位和低档8位微处理器,Intel4004、8008 第二代微型计算机(1974~1977) Apple-II微机 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Intel8080、MC6800、Z80, 第三代微型计算机(1978~1984) IBM PC系列机 16位微处理器,Intel8086/8088/80286、MC68000、Z8000 第四代微型计算机(1985~1993) 32位PC机、Macintosh机、PS/2机 32位微处理器,Intel80386/80486、MC68020 第五代微型计算机(1993~Now) 微机服务器、工程工作站、图形工作站 64位微处理器,Intel 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IV、Motorola PowerPC 1.1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概述-摩尔定律 1.1概述-代表芯片 1.1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按处理器的位数分类 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 按组装结构分类 单片机—将CPU、ROM、RAM、I/O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单板机—将微处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