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第四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解读.ppt

课第四单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2007年山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①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不同: 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 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被动性。 材料四:新华社记者摩纳哥电: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投票产生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中国上海获得了举办权。 (4)你认为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潜力很大; 对外开放政策下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上海的经济实力及其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写上海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可给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认识:从被迫开放导致主动开放;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 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答两点即可)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探究: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目的、内容、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民积极性(高度集中,平均主义) ①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 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分配方式、基层组织、流通体制、产业结构 ①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 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促进城市的改革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 ⑴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⑵经过: ⑶内容: ⑷特点: ⑸意义: 探究: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改革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提高公有化程度,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