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祖:黄裳元吉──“黄帝”在中华文化之意义及展望》.doc

《刘君祖:黄裳元吉──“黄帝”在中华文化之意义及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君祖:黄裳元吉──“黄帝”在中华文化之意义及展望》.doc

刘君祖:黄裳元吉──“黄帝”在中华文化之意义及展望 ??刘君祖????(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数千年不曾间歇,屡经挑战,终能复兴,其奥秘究竟何在?廿一世纪的中国日趋富强,面对诡谲的国际形势,真能打破惯例、和平崛起吗?大地生态丕变,全球暖化及能源枯竭的危机似已迫在眉睫,人类整体文明会有存续之忧?历代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其精确的意义为何?除了继往之外,能不能开来? ????儒家思想标榜尧舜,倡导天下为公;道家更上尊黄帝,成养生治国皆精湛高明的黄老之学。二家皆源于易,易作于更古远的伏羲时代,仰观俯察、立象设卦,天下万事万物尽归其中。本文即以易经的观点,尝试论述以上的问题,期望各方专家指教。 ????祖述尧舜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四书五经为核心的教化宝典,几千年来为无数的人所研习,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然而经典中罕言黄帝,推其缘由,应和孔子对历史文化的态度有关。孔子删书,自尧舜起论,“二典一谟”为中华政治文明的典范。《礼运?大同》既称孔子有志“大道之行”,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便成了儒典多方宣扬的对象。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称赞泰伯为至德:“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该篇末又赞美尧舜的政绩和胸襟:“有天下而不与焉。”对天下为公政治的向往,溢于言表。推崇尧的那章尤其重要,具见孔学用心:“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天道大公无私,尧则天,故成其大。易经以乾为天,乾卦的最高境界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小象传》称:“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传》则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又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天则是自然的真理、客观的规律,人世间所有的活动,包括政治,皆不得违背。 ????《易传》中好几处提到天则,如蛊卦上九的《小象传》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人心受物欲蛊惑,贪腐致乱,当大刀阔斧改革弊政,铲除特权。《彖传》称:“蛊元亨,而天下治也。”正为此意。拨乱反正,天下太平,完全体现天道规律,孔子之志亦在于是。明夷卦上六爻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小象传》称:“失则也。”明夷以喻暴政,上六为暴政中心,祸国殃民,失去了天则,须团结志士以诛除之。六二爻辞:“用拯马壮,吉。”《小象传》称:“顺以则也。”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顺应天道的规律。 同人卦九四爻辞:“乘其墉,弗克攻,吉。”《小象传》称:“困而反则也。”同人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世界和平,同人、大有二卦,正是礼运大同之义。九四阳居阴位不正,爻变成家人卦,仍是小康世家天下的思想──“城郭沟池以为固”,据地称雄,以图争霸。这不可能达到目的,受困后必须回归天则。谦卦六四的《小象传》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谦让不争,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必能化解冲突,政通人和,不违背自然法则。 《论语?尧曰》记载尧舜禅让时相传的心法,所谓“允执其中”,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相符合。编列于《论语》末篇,大有孔门遗训的意味。孟子愿学孔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正是发扬孔学。《中庸》传为子思所作,称道其祖父:“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短短十六字,道尽孔学精微。采善撮要 ????先秦儒典中罕见黄帝,但百家言中颇有道及者,《庄子》、《列子》等道家名典都有记述黄帝的一些言论和活动,只是托古的意味浓厚,很难让后世学者去认真面对。战国至西汉初,盛行所谓黄老之学,俨然道家正宗,对当时及后世之学术与政治影响极大。然而《老子》五千言中,绝未提到黄帝,两人的时代差了二千多年,其间的关系实难厘定。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及《黄帝四经》,似乎落实了黄老之学的存在与内涵。无论如何,托古也好,确有其事也好,黄帝的思想及事功不容忽视,对华夏文明及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 ????司马迁当年修《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居首,可能也是基于同样的体认。黄老道术曾是西汉初期的显学,汉景帝时,学者黄生还与儒者辕固生在御前争论“汤武革命”的问题,虽然事涉敏感,不了了之,亦可见当时儒、道争锋之烈。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就跟黄生学习道论,对道家思想特别推崇。《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对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利弊,皆有批评,独独对道家全面肯定,认为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司马迁禀承其父观点,将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并列一传,认定法家之学“归本于黄老”,确实言之成理。 ????黄老道术之精蕴为何?司马谈的总结甚佳:“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