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美容穴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部美容穴位》.doc

头部几个主要穴位 【太阳穴】(主治病症)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是经外奇穴,行走于手少阳 三焦经。 【风池穴】(主治病症)感冒、失眠、颈项僵痛、中风、头痛、头晕、醒脑明目、腰背酸痛、 眼睛疲劳、宿醉、落枕、经痛。 (位置)行走于足少阳胆经又与太阳穴紧密相连通,有着共同的作用。 【阳白穴】(主治病症)可调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对于三叉神经痛、 眼睛疲劳等病症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位置)该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百会穴】(主治病症)眩晕,健忘,头痛,头胀,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脑供血不足,休克, 中风后偏瘫、不语。 (位置)左右两耳至头顶正中的线,与眉间中心往上直线的交会点,百会穴与督脉相连。 【发迹点穴】(主治病症)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 (位置)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 要脸部“苗条” 找准穴位 导语:在颜面针灸中,藉由刺激脸部及耳部的穴位,让疲劳、浮肿的脸恢复活力。你只需每天1次,每次1个小时,2个星期后,就会看到效果。但要注意,一开始做时慢慢来,适应以后,甚至可以一边敷面,一边做针灸运动。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仓穴——抑制食欲。嘴角旁约0。5cm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穴位按摩巧治偏头痛 穴位按摩巧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以女性多见,发作前常有畏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专家指出,可采用穴位按摩疗法治疗偏头痛。如按摩桥弓穴、风池穴、鱼际穴等穴位,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按摩桥弓穴位治头痛 桥弓穴,位于人体脖子两侧的大筋上,相当于胸锁乳突肌的位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按摩桥弓穴有降压治头痛的功效。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只能单侧交替进行,而不能同时推,以避免血压降得太快而发生意外。另外,推揉桥弓穴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用它来代替药物治疗。 推揉桥弓穴的正确方法为:先用右手推左侧的桥弓穴,再用左手推右侧的桥弓穴,两侧交替进行,可推按1-2分钟。然后分别对左右两侧的桥弓穴进行揉、拿,时间为4-6分钟。操作时,患者会感到此处有胀硬的感觉,按摩的手法要求尽量柔和、均匀、有力、深透,手指要温暖,不要留长指甲。 穴位按摩巧治偏头痛 颈项部推拿 体位:坐位或仰靠位 1、推桥弓穴。用食、中指指腹推抹左右“桥弓”穴(在耳垂后凹陷中翳风穴到颈下锁骨中的缺盆穴这一条线上)各9次。(注意:推抹“桥弓”穴只能单侧交替进行) 2、点按头皮。五指分开微屈,指端着力,从前额发际到头顶再到枕后部点按,每一着力部位点按2秒钟,然后双手点按头两侧部位,往返各3次。 3、拿揉项部。以五指拿法,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揉颈部两侧肌肉,自上而下,拿至大椎穴两侧,往返7次。 4、按揉风池穴。双手交叉于枕部,用大拇指指端按揉风池穴,顺、逆时针方向各9次。 5、掌拍百会穴。一手扶头部,另一手掌轻拍头顶部百会穴,双手交替各9次。 6、梳头、振耳。双手各梳头、振耳9次。放松、静坐调息3分钟。 头面部推拿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1、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