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震技术在崖城13-1气田开发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技术在崖城13-1气田开发中的应用.pdf

天然气工业 2011年8月 地震技术在崖城13—1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周家雄1’2 孙月成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周家雄等.地震技术在崖城13-1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011,31(8):6-11. 摘 要 崖城13-1气田是中国海域内最早发现的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自20世纪80年代 以来,针对该气田做过多轮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并且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法,比如三维油藏描 述技术、时移地震技术等。随着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该气田构造,储层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完善。 为此,首先回顾了该气田几轮有代表性的地震采集、处理工作和相应的解释成果,展示了对该气田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相 应的构造变迁过程;其次详细阐述了该气田在国内首次应用的三维油藏描述技术,这为当时精确地计算气田储量奠定了 基础;最后,通过多个方面的研究证实了气田的Ⅳ类AVO特征,为该气田开发挖潜及其周围目标的勘探评价提供了依 据,降低了钻探风险。 AV0 关键词 崖城13-1气田地震勘探 技术 构造 三维 类型 开发挖潜 勘探评价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08.002 崖城13—1气田的主要含气层属古近系陵水组和 油藏描述技术、时移地震技术等。 三亚组,上覆盖层主要是新近系梅山组的钙质砂泥岩, 1 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构造形态变迁 而下伏的是一套崖城组煤系地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该气田先后采集过多 崖城13—1气田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工作是根 次地震资料:1990年以前由美国ARCO公司采集了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生产研究的需要和对气田地质认 多个批次的二维地震测线,1992年初由法国CGG公识的不断深入而实施的。由于采集、处理技术的不断 司进行了首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2001年5月由发展,每次采集处理得到的结果都会促进对构造、地质 WestenGeco公司完成了第二次三维地震采集。针对和气藏的更深入认识,使这些认识不断趋近于地下的 这些批次采集的地震资料,曾做过多轮构造和储层方 真实情况,从而为气田的开发奠定基础。 面的研究,也率先应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20世纪 1。1地震资料采集处理 80年代就用到了叠前偏移技术,平点、亮点技术以及 1979年前由原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采集过少量 多种特殊处理技术(三瞬剖面、反射系数剖面、低频吸 地震资料,由于覆盖次数仅24次,测网不规则且后被 收系数等);1996年首次应用了三维油藏描述和地质新测网所覆盖,已无实用价值。自1979年开始,美国 建模技术,2005年又应用了叠前AVO反演[1]、叠前随 机反演技术进行储层描述,并开展了中国海上气田的 1985年做了4批海上地震采集工作,总工作量为540 首次时移地震研究[2]。其中的部分技术从技术发展的 km。1990年以前对这些二维资料做了多次地震处 角度来说,已成为当今业界的成熟技术,但其中的大部 理。有代表性的是在1985年底至1986年初针对资料 分技术在当时均应该属于业界较为先进或领先的技 存在的多次波问题、气水界面的位置问题等进行的处 术。甚至其中有些技术是首次在国内应用,比如三维 理,这次处理采用了叠前偏移和倾角校正等处理手段,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编号:2008ZX05023-004)。 作者简介:周家雄: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开发地震首席工程师;长期从事 万方数据 第31卷第8期 大气田巡礼 ·7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