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5章_物流信息处理祥解.ppt
* * * * * * * * * * * * 5.2.3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GB: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见GB/T18354-2006中5.22条) 。 ISO: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一个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处理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1.EDI的分类 (1)贸易数据交换系统(TDI) (2)电子资金转账系统(EFT) (3)交互式应答的EDI(IQR) (4)自动传输的EDI 4.物流EDI 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承运业主 ( 如独立的物流 承运企 业 ) 货物业主 ( 如生产厂家 、贸易商 等 ) 协助单位 ( 如 政府 、 金融保险等 ) EDI ( 电子数据交换) 实际运送货物的 交通运输企业 ( 如 铁路 企 业 、 水运企业、航空 企 业 、公路运输企业 等 ) 其他的物流相关 企业 ( 如 仓库 业 者、专业 报关业者 ) 4.物流EDI 物流EDI的基本框架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4.物流EDI 介绍由发货人、承运人和收货人构成的物流模型 发货人 收货人 承运人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介绍由发货人、承运人和收货人构成的物流模型 发货人 承运人 收货人 1.运输清单 运输安排 2.分拣配货 运输安排 打印条码 3.安排运输 4.安排接运 5.送货清单 6.作业完成 费用请示 7.货物跟踪 费用结算 8.收取货物 开具发票 9.结算运费 10.结算货款 物流EDI 作业 工作流 5. EDI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1)制造业:JIT (Just-In-Time)即时响应; (2)贸易运输业:快速通关报检、经济使用运输资源; (3)流通业:QR快速响应; (4)金融业:EFT电子转账支付。 5.3.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GPS卫星星座 5.3.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物流GPS, 让运输过程透明化 /b1548994873.html 5.3.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GPS的应用 汽车定位、跟踪调度和陆地救援 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和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控及水上救援 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 铁路运输管理 5.3.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即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b/634174-1273260072.html (有备份,23’) /# 三维立体地图 5.3.4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祐康物流配送GIS系统 杭烟物流现开发使用的新系统:配送GIS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 杭烟物流现开发使用的新系统:配送GIS系统——线路优化调度GIS GIS技术——卫星照片 拣选作业方法-按单拣选 摘果方式 又称挑选方式,它是用托运车辆,巡回一次完成一次配货作业 适宜于不易移动或每项用户需求货物品种多而数量较小的情况 1 2 3 4 5 6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储位 1 2 3 4 5 6 货位 拣选作业方法-批量拣选 原理 由分货人员或分货工具从储存点集中取出各个用户共同需要的某种货物,然后巡回于各用户的货位之间,按每个用户的需要量分放后,再集中取出共同需要的第二种货物,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用户需要的所有货物都分放完毕,即完成各个用户的配货工作 特点 收到一定数量的订单后进行统计分析,工艺难度较高,计划性较强,错误率高 同时开始对各用户所需货物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