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培训课件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训课件要点.ppt

3.管圈结构 单根管圈与多重管圈。 (1)目的:在保持烟气流速(烟气流通截面积) 不变 的条件下,改变蒸汽流通截面积 (2)采用几重管圈,决定于设计要求的管内蒸汽 流速 和管外烟气流速。 (3)烟气流速决定了传热系数、积灰和飞灰磨损 根据煤种,经济性及安全性,在6~14m/s。 (4)蒸汽流速决定于压力损失及管壁金属的冷却 压降一般小于(8~10%)的工作压力。 推荐的管内工质流速 用质量流速ρw(kg/m2s)来表示。 对流受热面: 中压:250~400 高压:低温段400~700;高温段:700~1000 屏式过热器:800~1100 辐射式过热器:1000~1500 再热器:250~400 单管圈时常不能同时满足烟气侧速度和工质侧速度,采用多重管圈; 在最佳烟气流速下改变蒸汽流速。 4.管子排列 错列和顺列布置 错列管排的传热系数大于顺列,不易积灰,但磨损较为严重,阻力较大。 三、辐射式过热器和再热器 布置在炉膛壁面上直接吸收炉膛的辐射热量。 1.采用的原因: (1)大容量高参数锅炉的过热吸热份额超过50%, 300MW以上机组需考虑辐射式过热器; (2)降低炉膛出口烟温; (3)布置在高温区可降低金属耗量; (4)汽温特性平稳。 2.工作条件: 炉膛热负荷高, 蒸汽冷却效果差, 锅炉起动和低负荷运行时会处于干烧, 须有冷却保护措施, 工作条件最差的锅炉受热面。 四、半辐射式屏式过热器 1.布置位置 悬吊在炉膛上部,对流烟道入口,吸收辐射热与对流热。降低进入密集管束的烟气温度,防止结渣,传热性能较好。 2.结构 每个屏由并联的管子紧密排列而成,各屏之间的距离达0.6~1.2米。 3.工作条件 烟温高,工质温度高,平行各管长度相差较大,蒸汽流量相差较大,各管壁温差达80~90℃,运行安全性较差。 五、过热器的系统 1.将不同形式的过热器以最安全、最经济的 方式连接在一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2.考虑的因素 (1)经济性:从传热性能出发,省金属。 先对流后辐射,形成总的逆流, 温差大,传热最理想。 (2)安全性:顺流最安全,使高温介质处于 低温烟区,先辐射后对流。 3.过热器系统的一般布置规律 (1)先通过辐射式过热器。蒸汽在饱和线附近具有 较大的比热容,工质吸收较多热量而温度升高 不多,且传热温压大。 (2)将过热器划分为若干段,各段之间采用集箱联 接,中间进行交叉混合,保证吸热均匀。 4.减温器—一般为喷水减温方式 减温器在过热器系统中的位置 (1)安全:布置在可能超温的过热器管段前面, 起到保护受热面的作用; (2)灵敏:使其尽量靠近过热器出口,减少调 温的滞后性。 一般为两级喷水减温,各尽其责: 一级喷水减温器在屏式过热器的入口,保护屏式过热器。 二级喷水减温器在末级过热器之前,主要作用是调节出口汽温,也起保护作用。 再热器系统与调温 再热器与过热器布置的原则基本一致,再热器一般均为对流式,分为低温段与高温段, 原则上再热器蒸汽不能采用喷水调温方式(经济性考虑), 只设置事故喷水减温,在汽温过高时采用。 五、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汽温特性 汽温特性:即汽温随锅炉负荷变化的规律,汽温调节 主要是在锅炉变化负荷时进行。 对流式过热器与辐射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是相反的。 对流式:随锅炉负荷增加,燃煤量增加,汽温升高; 反之降低; 辐射式:随负荷增加,火焰温度变化不大,辐射热 负荷增加不多,但蒸汽流量增加,相当于 每公斤工质的吸热量减少,因此,汽温降低; 反之增加。 锅炉负荷百分比,100% 过热蒸汽汽温 辐射过热器 锅炉负荷百分比,100% 过热蒸汽汽温 对流过热器 希望得到平稳的汽温特性 设计时采用适当比例的辐射式过热器,则可以达到较平稳的汽温特性, 较小容量的锅炉以对流式过热器为主, 大容量锅炉辐射式过热器比例增加。 再热器的汽温变化幅度更大 (1)工质进口参数随负荷降低而下降(而过热器入口 温度不变),升温幅度大; (2)再热器多为纯对流式受热面,辐射的比例更小; (3)再热蒸汽的比热小,对吸热变化更加敏感。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