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水平抗震变形能力分析.pdf

四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水平抗震变形能力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结构的水平变形能力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的抗震规范 设定了层涮弹性位移角和弹塑性位移角限值的相关要求,以满足“小震不坏、 大震不倒”的两阶段设计目标。在我国1964年、1974年和1978年抗震规范的 基础上,1989年的抗震规范首次提出了抗震变形验算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角和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分别为1/450(或1/550,考虑砖填 充墙的影响)和1/50,现行规范的限值则相应为1/550和1/50。本文对相关的参 考文献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弹塑性位移角限值1/50的结论是比较统一的,但对 弹性位移角限值的合理范围则有不同看法,很少提及达到1/550这样偏小的弹性 位移角限值;从结构适宜刚度的原则出发,采用1/550的弹性位移角限值控制结 构设计有可能导致结构在大震情况下未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对结构抗震不一定 是有利的。 在一个四层大比例模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振动台试验中,发现该模型框架结 构具有很强的水平变形能力。为此,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对该模型框架进 行了振动台试验的模拟分析,进行了在不同峰值水平(O.059__0.20曲的 EL--Cen订。波和上海人工波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计算,同时对该模型 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推覆(Pushover)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层间 位移角达到1/34而尚未倒塌,尽管比试验得到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要小,但已证 实了该模型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水平变形能力;同时得出该模型框架轻微破坏 的层间位移角约为1/260,和规范的限值1/550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上面的工作,本文认为现行规范1/50的层间弹塑性限值指标是合理的, 但1/550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指标可能偏严。因此,在能确保层间弹塑性位移 角满足1/50限值的前提下(保证大震不倒),建议可以适当放松对框架结构的层 间弹性位移角1/550限值的要求,但层间弹性位移角不应超过1/350。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变形能力,层间位移角,动力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推覆(Pushover)分析 ABSTRACT ABSTRACT Thelateral ofstructurea toevaluatethe deformation is key capacity parameter structural the aseismic thecurrentseismic performance.So cede(2001)enacted with tothetoleranceofelastic in drift(EDabbr.)and requirementsregard inter-story in the seismiccodes elasto-plasticinter-storydrift(EPDabbr.).Unlikeprevious forEDand seismiccode (1964withoutany EPD,the requirement thetoleranceof 1/550fortheconsiderationof (1989)hadfirstly 1/4

文档评论(0)

ww88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