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生产基础知识资料.ppt
第三章 煤矿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节 煤的基础知识 一、煤的形成和分类 地质年代及中国主要赋煤区煤炭形成时代对应表 在这些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具有开采价值的大面积含煤地层,称为煤田。 ②宁武煤田 该煤田跨平鲁、朔县、宁武、原平、岚县、静乐等县,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该煤田东北部平鲁、朔县、阳方口等地,煤层埋藏较浅,开发条件较好,西南部地质构造较复杂。平鲁、朔县部分矿区适于露天开采,现由中美合资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发。 ③太原西山煤田 该煤田跨太原市、清徐、文水、交城、娄烦等县,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该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平缓,倾角5-7度,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复杂,埋藏较浅,煤田东部及北部开发条件优越。由西山矿务局开发。 ④沁水煤田 该煤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包括太原东山、寿阳、阳泉、昔阳、和顺、左权、武乡、沁县、襄垣、长治、高平、晋城、阳城、安泽、翼城等县,总面积近30,000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的煤田共划分为13个矿区。该煤田中部埋藏较深,周围开发条件较好,由阳泉、潞安、晋城三大矿务局开发。 ⑤霍西煤田 该煤田位于山西西南部,跨汾阳、孝义、介休、灵石、汾西、蒲县、霍县、洪洞、临汾襄汾等县,总面积3,900多平方公里,分霍县和汾西两个矿区。该煤田地质构造霍山西麓边缘一带比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它地区开采条件良好,由汾西和霍县两个矿务局开发。 ⑥河东煤田 该煤田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以西、黄河以东,呈南北方向带状分布,由北部偏关县开始经河曲、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中阳、大宁直至乡宁,总面积16,90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第二大煤田。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的4#煤即“柳林煤”,属于世界范围稀有的优质炼焦煤。 常用煤质指标: 水分W、灰分A、挥发分V、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和磷P的含量以及含矸率等。 分类: (1)以煤的挥发分、黏结性指数、胶质层厚度为依据 我国现行的工业分类,是以炼焦煤为主的分类方案,从无烟煤到褐煤分为十四个煤种,即无烟煤、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褐煤。 (2)按照工业用途,煤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动 力 煤:通过煤的直接燃烧来利用其热量。 ?化工用煤:它多是对煤进行气化和回收炼焦时的副产品。 ?炼 焦 煤:主要是把煤炼成焦炭,用焦炭冶炼钢铁。 煤层的埋藏特征(赋存特征)是评价煤田经济价值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煤矿生产技术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矿井开拓 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 煤矿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有很多生产系统,而且每个生产系统在运行的可靠性方面比其他企业要求严格。只有各个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才能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 矿井生产系统一般分:运输与提升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和其他系统五大类。 1、煤矿提升与运输系统 主要目的:运出煤炭、矸石;运送材料、设备;运送人员上下班等。 所以说,提升运输系统是煤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运煤系统、排矸系统、材料运输系统。 下面以立井开拓为例,对井下提升运输系统作一个简介。 运煤系统 排矸系统 材料运输系统 向阳煤矿21采区提升运输系统图 2、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生产中最重要的系统。只有通风系统合理、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稀释和排放,才能保证人员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才能创造井下良好的气候条件,否则就无法生产。 3、矿井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给矿井提供动力的系统。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矿井的供电系统要求绝对可靠,不能出现随意断电事故。为了保证可靠的供电,要求必须有双回路电源,同时保证矿井供电。 如果某一电路出现故障,另一路电必须立即供电;否则就会发生重大事故。 矿井供电系统图 4、供排水系统 煤矿井下生产要洒水灭尘,液压设备需要水,所以必须向井下供水。 另外,矿井水必须排到地面,否则会淹没采掘工作面。 为此,矿井都建有供排水系统。 五、其他系统 煤矿井下除运输、通风、供电、供排水系统外,还有一些系统。 如:瓦斯监控系统、灌浆系统、通信系统等。 第四节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监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