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 分布及菌种资源的开发;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4)温度.土壤的保温性,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2)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及化学污染物等。
(3)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促进植物的生长.
(4)土壤中有不少微生物常被用来生产各种抗生素等药物.;1.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分布上更多的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淡水中的微生物是可以运动的,而且某些淡水中的细菌例如柄细菌具有很异常的形态,这些异常形态使得菌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加,从而使这些微生物能有效地吸收有限的营养物;
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很多对健康不利的细菌,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水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柄细菌;3.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数;4.水中的微生物与水体的自净作用; 致病菌一般对营养要求苛刻,因此在一般的水中只能存活2-3天
水表微生物会受辐射等作用而被杀灭
由固形物吸附再沉积到水底;三、空气中的微生物;2、大气中的微生物来源;3、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很不均匀;不同地点大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嗜热微生物
嗜冷微生物
嗜酸微生物
嗜碱微生物
嗜盐微生物
嗜压微生物
抗辐射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嗜热微生物;兼性嗜热菌;嗜热微生物的特点;2. 嗜冷微生物 ;嗜冷微生物的主要生境:南北极地区、深海、寒冷水体、冷冻土壤、阴冷洞穴、保藏食品的低温环境。
嗜冷微生物的种类:针丝藻、粘球藻、假单胞菌等。从深海中分离出来的细菌既嗜冷,也耐受高压。 ;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化机理是因为细胞膜脂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嗜冷微生物低温条件下生长的特性可以使低温保藏的食品腐败,甚至产生细菌毒素。
研究开发嗜冷微生物的最适反应温度低的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应用价值。如从嗜冷微生物中获得低温蛋白酶用于洗涤剂,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效果很好。;3.嗜酸微生物 ;嗜酸微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温和的酸性(pH3-5.5)自然环境较为普遍,如某些湖泊、泥碳土和酸性的沼泽。
极端的酸性环境包括各种酸矿水、酸热泉、火山湖、地热泉等。
嗜酸微生物的种类:
硫氧化菌、硫杆菌。嗜酸嗜热细菌,如嗜酸热硫化叶菌等。嗜酸微生物的胞内pH从不超出中性大约2个pH单位,其胞内物质及酶大多数接近中性。;嗜酸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化机理:
嗜酸微生物能在酸性条件下生长繁殖,需要维持胞内外的pH梯度,现在一般认为它们的细胞壁、细胞膜具有排斥H+,对H+离子不渗透或把H+从胞内排出的机制。而嗜酸微生物的外被要高H+来维持其结构。
嗜酸菌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冶金、生物脱硫。 ;4.嗜碱微生物 ;嗜碱微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地球上碱性最强的自然环境是碳酸盐湖及碳酸盐荒漠,极端碱性湖[如肯尼亚的玛格达湖,埃及的wady natrun湖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碱性环境,那里pH达10.5-11.0]。我国的碱性环境有青海湖等。碳酸盐是这些环境碱性的主要来源。人为碱性环境是石灰水、碱性污水。 ;嗜碱微生物的种类:
嗜碱微生物有两个主要的生理类群:盐嗜碱微生物和非盐嗜碱微生物。前者的生长需要碱性和高盐度(达33%NaCl十Na2CO3)。代表性种属有外硫红螺菌、甲烷嗜盐菌、嗜盐碱杆菌、嗜盐碱球菌等。 ; 嗜碱微生物生长最适pH在9以上,但胞内pH都接近中性。细胞外被是胞内中性环境和胞外碱性环境的分隔,是嗜碱微生物嗜碱性的重要基础。其控制机制是具有排出OH-的功能。
嗜碱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碱性酶,包括蛋白酶(活性pH 10.5-12)、淀粉酶(活性pH 4.5-11)、果胶酶(活性PH l0.0)、支链淀粉酶(活性pH 9.0)、纤维素酶(活性pH 6-11)、木聚糖酶(活性pH 5.5-10)。这些碱性酶被广泛用于洗涤剂或作其他用途。;5.嗜盐微生物 ;6.嗜压微生物 ;五、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态链中的作用;浮游动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S;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磷元素的循环作用;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有利关系:互生
共生:互惠共生和偏利共生
有害关系:拮抗(偏害共生)
寄生
捕食
竞争;一、互生;二、共生;1. 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地衣:真菌与绿藻的共生;2.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3. 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五年级下-1000道口算.docx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RB∕T 040-2020.doc
- 2025年艺术学概论.pdf VIP
- 【精校版】2025年高考天津卷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VIP
- 初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pdf VIP
- 《2 欢快流畅的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美版(2024).docx VIP
- 2023北京八十中初二(上)期中语文(含答案).pdf VIP
- 自考10177《设计基础》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pdf VIP
- 戒烟门诊服务及创建.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