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立法分析.ppt
1、地方立法的概念 (1)地方立法的含义 地方立法——享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代议制机构和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P1) 《地方立法实证研究》 崔卓兰 于立深 孙波 刘福元著 地方立法——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或者授权,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活动。(P1)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汤唯 毕可志等著 地方立法——特定的地方主体关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的活动。(P29) 《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阮荣祥 赵恺著 地方立法是指由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授权,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在本行政区域一定范围内适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P179) 《立法学》黄文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立法主体——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 A、《宪法》Art100、116条: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 B、《地方组织法》Art7、43、6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同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同级人民政府; C 、《立法法》Art65、73:经济特区所在地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同级人民政府;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地方立权的主体包括: 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同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的人大——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7个省会市、18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5个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同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 5个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制定经济特区法规;所在地的省、市政府——制定经济特区规章 香港、澳门立法会根据基本法的授权,制定特区法律; 【注;18个批准的较大的市:唐山(河北)、大同(山西)、包头(内蒙古)、大连(辽宁)、鞍山(辽宁)、抚顺(辽宁)、吉林(吉林省)、齐齐哈尔(黑龙江)、青岛(山东)、无锡(江苏)、淮南(安徽)、洛阳(河南)、宁波(浙江)、淄博(山东)、邯郸(河北)、本溪(辽宁)、苏州(江苏)、徐州(江苏) 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地方立法的适用范围: 地方立法只适用于本行政区域所辖的空间范围,包括领地、 领水、领空。 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立法适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范围;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 立法适用于本市的范围;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立法适用于本自治地区的范围; 经济特区立法适用于经济特区的范围; 此外,地方特定产业或是行业立法,适用于特定产业行业领 域;地方特定时期立法,适用于特定时期范围。 地方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现阶段,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地方性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省级地方性法规和较大市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省级地方政府规章和较大市的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立法权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经济特区立法——被特别授权的经济特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特别行政区立法——拥有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立法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地方立法的特征: 地方性(制定主体、制定内容、效力范围); 复杂性; 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从属性; 尝试性; 城市立法在地方立法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 2、我国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地方立法的简单历史回顾 封建专制统治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立法权 近代: 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艰难的起步时期 解放前——苏区和解放区发布了大量的管理法规和命令, 根据地的各级苏维埃政府”具有立法权 概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受到了专制传统的影 响,中国未能建立起民主、自由、科学的立法体系,中央与地 方之间无权限的划分,地方基本上无立法权 (2)新中国成立后地方立法的简单历史回顾 ?多极化分散型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颁布) ——短暂的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时期 在中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有最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