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焦虑时代”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研究创新.doc

全民焦虑时代”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研究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民焦虑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传播技术更新,焦虑症已成为现代化的衍生词之一。中国人的焦虑状况已较为严重,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焦虑而引致的自杀事件相继发生,舆论媒体争相报道,网络媒体以强大的生命力与传播力,更加加剧了焦虑情绪在广大民众之中的传播感染。而现在网络舆情传播出现了一些列新的发展趋势,网络舆论平台更加开放,政府在信息控制上的“把关人”作用明显削弱,而且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主要是采取监控方式,不能有效的对网络舆论与网民的焦虑情绪进行良性的引导。因此,在“全民焦虑时代”,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必须要新思路、新对策,将民众情绪、思维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构建文明幸福网络家园,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全民焦虑、网络舆情、传播感染、发展趋势、控制引导 一、中国步入“全民焦虑时代”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全球10大疾病负担谱中名列第5,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至第2位。近年来,中国公众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传播技术更新,焦虑症已成为现代化的衍生词之一,我国职业人群中抑郁和焦虑状况已较为严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由213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1]。中国的神经疾病、抑郁症患者人数正在急速增长,每年的自杀人数超过20万[2]。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平民到官员、从工人到白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因焦虑而引致的自杀事件相继发生,舆论媒体争相报道,焦虑问题更是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有学者断言:“中国已经步入“全民焦虑时代”。也有专家指出:“我国步入“全民焦虑”时期,是现代化路上的阵痛,早已被西方、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所证实。”[3] “全民焦虑时代”的表征主要有:①从社会环境来看,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公权失范问题等所引起的恶性事件层次不穷,随时随地压迫着人们已经绷紧的神经,考验着人们的精神承受力,导致群体事件时有发生。②从社会阶层来看,民生体系建设不健全及社会不公现象,加剧了中低层民众的焦虑感。底层民众生存压力大,柴米油盐样样贵,生老病死件件难;中间阶层生活压力大,大多数都成为了房奴、车奴、卡奴、婚奴、孩奴;精英阶层竞争压力大,焦虑积累成为常态,导致长期处于焦虑中。③从行业职业来看,农民为滞销农产品犯愁,大学生为考研就业焦虑,工人对低廉的工资不满,企业老总担心资金链短缺,政府官员也焦虑,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发行的《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实例解析、调适与自测》,指出目前公务员中普遍存在12种心理问题,焦虑心理就是其中之一。④从年龄层面来看,中国人似乎从儿童年代开始就进入焦虑状态。一些儿童因学习负担重、家庭关系紧张以及对陌生环境缺乏适应等原因导致焦虑,面对升学压力有不少学生因为过度担心成绩而患上考试焦虑症。大学毕业后,无论是面试还是上班,人们也是经常处在焦虑、压抑之中。青年人恋爱婚姻也存在很多压力,剩男剩女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年人家庭和职场的压力最重,成为了焦虑症患者的主要群体之一。老年人对医疗、养老的忧虑以及空巢现象,也容易引起焦虑失调。 “全民焦虑”的原因:“焦虑”原本是心理学的概念,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后来他又认为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和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当本能的能量聚集太多以致不能用习惯的方式应付时,就会造成精神创伤。当“焦虑”的负面情绪状态蔓延至全社会,就超出心理学的范畴,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个人角度来看,焦虑形成原因包括: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以及自身困境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普遍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面对问题、困难而无法解决的无力感和无助感;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落差巨大的失落感与焦躁感等等。从社会角度来看,焦虑形成的原因包括: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再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不适感”;社会开放带来的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信仰的相对缺失,崇权拜金主义盛行,催生精神层面的“混乱感”;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与人之的冷漠、不信任造成的“压抑感”;生活成本急剧增长、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等导致的“被剥夺感”;食品安全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等社会事件频发带来的“不安全感”;政府不作为或乱作为导致的公权失范、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的失职渎职等造成的“忿恨感”等等。 社会焦虑会很容易引发一些社会成员非理性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出现。如果焦虑情绪长期积累而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就会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