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林业081张吉顺红松落针病论文定稿+2解析.docVIP

03-林业081张吉顺红松落针病论文定稿+2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学 院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所 属 系 部 林学系 专 业 名 称 林业技术 学 制 三年 年 级 林业122 姓 名 张吉顺 指 导 教 师 李艳杰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签字: 年 ???月 ???日 签字: 年 ???月 ???日 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摘要 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的发生面积逐渐的扩大。较为严重地威胁了红松林的生长。本文对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如何防治进行了研究。开始发现红松显露病症是在4月中、下旬。5月中旬就开始落叶,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6月上旬到达落叶盛期。红松落针病的病叶自5月中、下旬落地后。随即形成大量的子囊盘。不见无性型子实体, 5月下旬子囊盘即可成熟开裂,7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中旬部分子囊孢子散发殆尽的子囊盘便开始脱落,子囊盘的开裂可持续到当年的10月下旬。翌春,仍可有部分越冬后的子囊盘继续成熟开裂并散发出一些子囊孢子。7月下旬是子囊孢子散发的高峰也是红松最容易感病的时期,而温度高、湿度大、降雨多有助于子囊孢子的飞散。该病原菌虽然每年只侵染一次,但其侵染时期却很长,由5月下旬一直延伸的8月上旬,防治应该要在子囊孢子飞散前进行防治。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来找出防治红松落针病的措施。 关键词: 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防治,研究 目录 1前言 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2红松落针病的发病特征 2 2.1病原 2 2.2症状 2 2.2.1病症 2 2.2.2发病规律 2 3红松落针病的发生概况 3 4红松落针病的发生规律 4 4.1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发病过程 4 4.2病原菌的侵染时期 6 4.3不同高度上子囊孢子的分布 7 4.4子囊孢子与温度、湿度、降雨的关系观察 7 5红松落针病的防治 8 5.1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 8 5.2防治方法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前言 草河口是本溪县的一个镇,位于沈丹高速公路中间。处于东经123°55′。北纬40°50′。海拔高度200—1000米。为长白山支脉。山岭重叠。属于辽宁省东部山区。 本地区的植物生长期为132天。最高气温32.4℃。最低气温零下26.8℃。平均气温5.72℃;最高湿度95.4%,最低湿度21.8%,平均湿度74.2%;最高降水量1369毫米。最低降水量920毫米。平均1094毫米(上诉因子为历年总和平均数)。草河口地区土壤主要类型为棕色森林土。 本地区的气候、湿度、降水等条件适宜红松的生长,而红松落针病是由大散斑壳所引起的。该病菌也容易在本地区条件下发育。生长并可能大面积蔓延,据调查近几年来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草河口地区的。红松近2200亩,染病红松约占红松林总面积的20%左右,患病后的林木生长量急剧下降或生长停滞,部分呈现濒死状态,给草河口地区的红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本文对红松落针病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如何防止进行了如下调查研究。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红松人工林面积的增加,红松病虫害的危害出现新的趋势,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的发生面积逐渐的扩大,较为严重地威胁了红松林的生长。因此了解红松人工林落针病的危害情况,加强对红松落针病的控制管理,对做好红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红松落针病的发生特征 2.1病原 真菌,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散斑壳×0.3-0.4毫米,子座顶部露出寄主表面,吸水后即纵裂,放出子囊孢子。子囊棒形,有柄,100-140×12-14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线形,侧丝线形,顶部稍弯曲。 子囊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C,pH3.0-6.5间,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萌发良好。菌丝在20-24?C ,pH在5.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寄主红松,分布于东北地区一般侵染2年生的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生的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通常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草河口地区红松林约2200亩,染病的红松林占总面积的20%。较严重的危害着草河口地区的红松林发展。 3红松落针病的发生概况 红松落针病是由松针散斑壳菌侵染而引发的红松叶部病害。该病多发生在2年生针叶上,个别1年生针叶也能受害。松林受害后针叶枯黄、脱落,造成树冠稀疏,严重影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