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肠腑病临床基证候用药规律的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小肠病证候治疗用药的论述,进行
整理、归纳、分析,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2)通过对
21位中医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以了解现代临床对小肠腑病的症状范
围、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及用药情况。(3)通
过临床调查,进一步确定小肠腑病的症状范围,和基本证侯的分布规
律,总结出小肠腑病基本证侯的用药规律。
方法:(1)资料收集法:古代文献包括从数百本中医古籍中有关
小肠的术语例句、相关医案、方药等。现代文献包括建国以来有关期
刊的报道资料及有关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书籍。(2)专家调查
法:制定了“小肠病临床基本证候及其治疗用药规律的研究嚣专家咨
询表,对21名中医内科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分别了解专家对小肠病
的症状范围、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和用药情
况,为小肠病临床研究提供依据。(3)临床调查法:在文献研究基础
上,结合专家咨询调查,修正“中医小肠病证候规律调查表,对符
合纳入标准的960例小肠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
采集系统,建立中医小肠病数据库,对小肠病证候及用药进行统计分
析,得出小肠病常见证候及治疗用药的规律。
结果:(1)通过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对小肠的相关论述,认为
现代常以脾胃的辨证论治来概括小肠病的辨证论治,存在着详于脾
胃、而略于小肠的倾向。且前人对小肠病证候用药的记载较多,积累
了丰富的治疗用药经验,但多散见于各种医著之中,对小肠病的用药
缺乏系统的整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小肠证候及用药的系统研究。(2)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出:小肠病主要症状为脐周疼痛、脐腹胀满、大
便溏泄、脐腹部畏寒、完谷不化、肠鸣有声、少腹部拘急等;小肠气
滞、小肠湿热、寒热错杂、小肠实热、寒凝小肠、小肠虚寒等为临床
常见证候,而饮留小肠、小肠瘀血、食滞小肠、小肠津亏较为少见;
同时认为腹痛、泄泻、腹胀、肠鸣等是小肠病的主要病证。(3)临床
调查:通过对960例小肠病患者的调查得出:中医小肠病主要证候为
小肠气滞、小肠湿热、寒热错杂、小肠瘀血、小肠虚寒等,另外还有
小肠津亏、小肠实热、寒凝小肠、食滞小肠、饮留小肠、小肠寒湿、
小肠湿阻等其它证候,且小肠病的证型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出现复
合证型;小肠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总是以脐周疼痛、脐腹胀满、脐腹
喜暖恶寒、大便溏薄、肠鸣、纳差等基本症状为中心内容,同时结合
各自的证候特征,构成了小肠病的各类证候群;小肠病临床治法多种
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理气血、调寒热、除湿滞、和肝脾、平阴
阳为其基本治则;小肠病临床用药以木香、陈皮、黄连、厚朴、生
甘草、白芍、茯苓等药物为主,同时也明确了各证候的用药特征,分
别是:(1)dx肠气滞证:厚朴、木香、陈皮、莱菔子、延胡索、大腹皮、
川楝子、乌药、炒枳壳等理气之品。(2)小肠实热证:厚朴、大黄、炒
枳实、黄芩、芒硝、黄连、败酱草、槟榔等泻热通腑之品。(3)寒凝小
肠证:炮姜、乌药、小茴香、花椒、干姜、附子、高良姜等散寒温肠
之品。(4)食滞小肠证:陈皮、法半夏、莱菔子、炒神曲、焦麦芽、焦
山楂、焦神曲、生山楂、炒枳实、连翘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品。
(5)小肠湿热证:黄连、黄芩、厚朴、陈皮、茯苓、薏苡仁、法半夏、
苍术等祛湿清热理气之品。(6)小肠寒热错杂证:黄连、生甘草、炮姜、
花椒、乌梅、黄芩、法半夏、干姜等寒热互调之品。(7)小肠瘀血证:
当归、赤芍、桃仁、大黄、川芎、丹参、郁金等活血化瘀之品,另厚
朴、木香、陈皮、炒枳壳、莱菔子、川楝子、大腹皮、乌药等理气之
品也较为常用,可见血瘀与气滞关系密切,活血必先行气。(8)饮留小
肠证:陈皮、茯苓、桂枝、干姜、泽泻、防己、木瓜、炒薏仁、花椒
目、姜半夏、细辛等蠲饮利湿之品。(9)小肠津亏证:麦冬、白芍、生
地黄、太子参,玄参、火麻仁、北沙参、百合等滋阴增液之品。(1谚小
肠虚寒证:炒白术、生甘草、炮姜、党参、花椒、附子、乌药、小茴
香、干姜、吴茱萸、桂枝、高良姜等健脾温肠散寒之品。(11)小肠寒湿
证:茯苓、陈皮、厚朴、法半夏、砂仁、乌药、藿香、干姜、苍术、
薏苡仁、黄连、紫苏叶、附子等祛湿散寒之品。(12)小肠湿阻证:陈皮、
茯苓、炒白术、厚朴、薏苡仁、黄连、苍术、砂仁、豆蔻、藿香、法
半夏等健脾祛湿之品。
结论:(1)初步拟定小肠病10个基本证候:①小肠气滞证;②
小肠实热证;③寒凝小肠证;④食滞小肠hE;⑤小肠湿热证;⑥小肠
寒热错杂证;⑦小肠瘀血证;⑧饮留小肠证;⑨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壮肝逐瘀煎对肝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状细胞akt、xiap因子表达的影响.pdf
- 复元丹加味方对d模型大鼠自由基及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pdf
- 壮药铁包金的资与品质研究.pdf
- 复宫止血胶囊对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pdf
- 复元活血汤对无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术后功能作用的疗效观察.pdf
- 复元活血汤对大骨折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的影响.pdf
- 复方丹参注射液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影响及初步应用.pdf
- 复健片调控ne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pdf
- 复方扶芳藤合剂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pdf
- 复方榴莲皮软膏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