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斑蝥对肿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pdf

水蛭、斑蝥对肿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水蛭、斑蝥对肿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

中 文摘要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最主 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恶性肿瘤的患者,绝大多数死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转移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如何阻断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防治肿瘤的根本所在。自从“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 成”的假说提出之后,肿瘤血管生长的调节机制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得到 广泛关注。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 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可能 是多靶点、多层次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血管生成抑制剂,尤其从中药中 筛选出可以抑制新生血管、阻断肿瘤转移途径的新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 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研究选择了虫类药物中抗肿瘤作用明显的水 蛭和斑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水 蛭、斑蝥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水蛭、斑蝥对小鼠 白酶(MMP)和微血管密度(MVD)等角度出发研究抑制血管生长的机理, 从抗血管生成方面进一步探讨水蛭、斑蝥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药 治疗恶性肿瘤,防止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为祖国医学治疗恶 性肿瘤开辟新的途径。 方法 应用CAM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水蛭、斑蝥的含药血清对CAM 血管形成以及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观察水蛭、斑蝥对小鼠移 植肿瘤的影响。实验分在体实验研究和离体实验研究两部分: 1.在体实验研究 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鸡胚尿囊膜微 血管生长(血管数目和血管面积)的影响;进行水蛭、斑蝥水煎浓缩液对 小鼠移植肿瘤的抗转移观察,观察S180腹水瘤小鼠瘤体重量、肿瘤抑制 率等。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NiMP)的表达、 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徼血管密度(MVD)等指标。 2.离体实验研究 观察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体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 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采用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 测定光吸收值(OD值),测定含药血清对HUVEC活力的影响。 结果 1.发育6日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较适用于研究药物对血管生 成的影响。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O.01),对于血管面积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 组、血清组相比较,有显著的抑制新血管生成的能力(P0.01),水蛭低 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一定作用但不显著((P=0.0814);斑蝥高低剂 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和血清组相比较,抑制新生血管数的能力较强,有显著 性差异(PO.01);空白对照组和血清组之间没有差异(P;0.8530)。 水蛭高低剂量组有一定抑制血管面积的作用,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015,0.0006);低剂量组有一定抑制血管面积的作用但不具有显著 差异(P=0.9003)。水蛭和斑蝥的高剂量组相比有差异,斑蝥的抑制作用 更明显(P=O.0065). 2.与对照组比较,水蛭高低剂量组和斑蝥高低剂量组对小鼠移植肿 3,0.0001, 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瘤重明显减轻,(P=0.0118,0.001 0.0002);水蛭高低剂量和斑蝥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为 P0.01。 水蛭、斑蝥对s180瘤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显示:斑蝥高低剂 H =0.048 8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在S10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 各用药组对VE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斑蝥高低剂量组和水蛭 45,0.042 高剂量组对VEGF的表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0, 0.0023)。实验结果还显示对照组MMP-9呈高表达,而水蛭、斑蝥高低剂 1,0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