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2页).doc

对我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2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泾川县畜牧兽医局 关于我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委、县政府: 为了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找准我县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促进我县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王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局于近期组织人员对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截止目前,全县肉牛存栏5.1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11万头;2008年肉牛出栏6.18万头。为了列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争取省级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我县4月15日上报肉牛存栏8.5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4.77万头。 二、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存在问题 1、养殖总量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养牛户2.96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0.8%,户均养牛1.7头。养牛户数少、户均养殖规模小直接导致全县养牛总量不足。 2、生产方式落后。现阶段,我县肉牛生产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从调查情况看,85%以上的肉牛养殖户缺乏商品意识,不依靠肉牛育肥销售方式赚钱,以饲养可繁母牛生犊实现滚动式发展,饲养管理大多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秋、夏季以农田杂草和四边草地放牧为主,春、冬季以秸秆为主,补饲麸皮、饼类,饲养方式粗放,育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养殖水平不高。 3、肉牛品种较差。目前,农户饲养本地牛的居多,肉质不好、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商品性能差。而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赞、红安格斯等品种较好的肉牛全县还不到20%。 4、环境污染严重。我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养殖场户(小区)大多缺乏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粪便污染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5、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上规模的肉牛加工龙头企业,肉牛销售仅仅依靠集贸市场简单周转,加工增值链条短,产业化经营环节不全。 (二)制约因素 经调查分析,导致我县肉牛产业发展不快、整体水平不高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乡村领导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广阔前景尚未从根本上认识清楚,对养牛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引导农民顺应市场,调整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积极性不够高,服务作用没有发挥好,大多数乡村的肉牛养殖业仍处在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水平上。二是极少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局限于小打小闹,投入跟不上,管理不到位,防疫不落实,多年不见效,特别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太低,发展信心不足。 2、比较效益低。按目前市场行情分析,养殖一头牛年平均利润按最高标准计算为800元,日净收益2.2元;而一个劳力一天打工收入最低都可以达到40元,农民一天的养牛收入不及一个劳力一天打工收入的6%。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养牛比较收益下降,影响了农民发展养牛的积极性。 3、饲养周期长。肉牛的生物学特性造成饲养周期长,单位成本投入大。牛是单胎性哺乳动物,受孕率一般为80%左右,一头母牛每年只能产一个犊牛。与多胎的猪相比,牛繁殖数量少,生产周期长。饲养一头本地品种黄牛从受孕到出栏一般要36个月以上,杂交牛也要 18 个月时间,见效慢,农民不愿养。同时,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一直是我县肉牛养殖的主体形式,农户饲养肉牛既可在在农忙时用作劳役,又可出售犊牛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肉牛的役用功能开始被机械化所代替,同时养牛所需的作物秸秆饲料也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而被直接还田。饲养肉牛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其地位发生了由“必须”到“可选”的变化。年轻一代农民首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