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度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高层混合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探讨.pdfVIP

8度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高层混合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度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高层混合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探讨.pdf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8度区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简体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及施工探讨 王载王文字任庆英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院 北京m0044) 摘要: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这一结构型式在8度区高层建筑工程实践较少,本文结合8度区若干高层混合结构 的工程实践,系统的对该体系设计中的—些关键问题,包括体系的适用范围、计算结果及分析、组合梁的应用、梁 与柱及简体连接型式、不同构件中栓钉的作用、钢骨节点的设计等进行了有实用意义的探讨,对钢框架剪力调整系 数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混凝土梁与钢骨柱连接中采用的混凝土环梁这—新的节点形式。对于该体系施工中一些关键 技术如钢梁起拱、爬模施工、塔吊扶壁、钢骨柱浇筑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混合结构;剪力调整;组合梁;混凝土环梁:钢梁起拱;爬模 1 引言 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这一结构型式由于其在技术、经济上的优势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 大,但大多工程应用在低烈度区高层建筑中。在8度区高层建筑工程实践较少,本文结合8度区高层钢框 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以下简称混合结构)若干工程实践对该体系的适用范围、设计特点、施工中 一些关键技术加以探讨。钢骨柱—钢筋混凝土简体这一结构形式不在本文论述范围。 2体系的适用范围 混合结构常出于以下目的而被作为供选结构体系: (1)缩短施工周期:混合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每层施工可缩短1.5~2天,施工周期基本受筒体进度控制。 (2)减轻结构自重:根据几个实际工程的对比,混合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轻15%~2096。这样基础及筒体 的钢筋和混凝土消耗相应减少,柱截面也容易控制,可增大建筑有效使用面积。 (3)降低结构高度:减小结构空间以尽可能争取使用期间的室内净高几乎是所有工程的需求,这也往往是设 计中各专业矛盾所在。选择混合结构体系并且楼面梁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形式则可以有效减小梁高, 造价增加不多。 (4)调整结构偏心:高层建筑当受建筑设计所限核心筒偏置严重时,由于刚心、质心偏离较大而造成结构在 地震作用下扭转成分增加,扭转振型有时会成为第一振型,这对结构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混合结构时相对 于混凝土结构其质量、刚度都向筒体集中会减小偏心的影响。图1为一实际工程的标准层平面,该工程仅 十四层高,结构偏心严重故采用混合结构,其周期比、位移比等性能关键指标都很好的满足了规范要求。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3几个工程计算结果及分析 3.1弹性阶段计算结果特点 (1)各层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及地震倾覆弯矩与本层总地震剪力及总地震倾覆弯矩之比在两个方向所占 比例基本都1096,可见框架与简体刚度差异较大,这—特点也是这种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普遍存在的。 (2)与混凝土结构相比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这一指标容易控制,两个方向最大水平位移 和该楼层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以及最大层间位移和该楼层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控制相对困难,原因主要是 如前面所述质量、刚度向简体集中形成。 (3)钢柱由于承担较小的地震作用,其截面受非地震作用组合控制,—般为塑性设计轴压比控制Ⅲ。 3.2弹塑性阶段计算结果特点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弹塑|生静力、动力分析软件EPDA对结构进行了分 析,大震下结构层间侧移及结构层间侧移延性比都较易满足要求。大震下结构性能也基本受核心筒控制, 总体上更接近于混凝土结构。 3.3关于钢框架剪力调整系数的讨论 按规定嘲“各层框架柱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 的I.8倍二者的较小值”。从实际工程的设计可以发现,在8度区“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必 然为控制条件,而这两个控制条件值相差往往达到4~6倍。 .356_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l )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