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粒子的合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表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2. 掌握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3. 进一步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纳米粒子是指粒子尺寸在纳米量级(1~100nm)的超细材料。由于其特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其拥有完全不同于常规材料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磁学性能,化学性能,催化性能,生物活性等,从而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并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银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常用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和真空蒸镀法等。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氧化还原法合成银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引起尺寸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由黄溶胶和灰溶胶两种。可用紫外可见光谱表征。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据此,可绘制校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测定。本实验我们利用氧化还原法合成黄溶胶,并对其进行表征。 三、试剂和仪器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管 硝酸银(1mmol/L),NaBH4(1.5mmol/L),王水 四、实验步骤: 1、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 2KBH4+2AgNO3+6H2O→2Ag+2KNO3+2H3BO3+7H2↑ (反应开始后BH4-由于水解而大量消耗:BH4-+H++2H2O→中间体→HBO2+4H2↑) 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杂质含量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相互间表面作用能较大,生成的银微粒之间易团聚,所以制得的银粒径一般较大,分布很宽。 2、银纳米粒子的合成 制备银纳米粒子的玻璃容器均需在王水或铬酸溶液中浸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几次。 配制50 mL 1.5mmol/L的NaBH4 (M=37.85)溶液。 取15mL 1.5 mmol/L的NaBH4溶液置于冰浴中,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2.5 mL 1mmol/L的AgNO3溶液,继续搅拌30 min,制得黄色的银纳米粒子溶胶。 3、银纳米粒子的表征和测量 紫外可见光谱的表征 1. 启动计算机,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启动工作站并初始化仪器。 2. 在工作界面上选择测量项目(光谱扫描,光度测量),设置测量条件(测量波长等)。 3. 将空白放入测量池中,点击基线,进行基线校正。 4. 将合成的银纳米粒子放入样品池,点击开始,进行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5. 校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稀释不同倍数的银纳米粒子溶液(1,2,4,5倍),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或光度(最大吸收波长下)测量。记录吸光度。绘制稀释倍数与吸光度的曲线。 五、数据处理 1 紫外可见光谱吸收曲线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的最适宜波长条件。 所以,银纳米粒子的最长波长是392nm 2 、绘制稀释倍数与吸光度 以稀释倍数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稀释倍数与吸光度的校准曲线 移液管分别移取2mL、2.5mL、5mL银纳米粒子溶液于3支10mL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分别测其吸光度并记录,得表2 六、TEM制样,将产品附着在具碳支持膜的铜网上,观摩实验周TEM测定产品的形貌和粒径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反思 这次的实验总体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导致实验过程中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原液不够用。 由于实验室人比较多,实验一开始场面比较混乱,大家都挤到铬酸洗液那里洗容器,当我们组准备去洗移液管的时候,发现我们的移液管被别人拿走了,最后慌忙之中,只用铬酸洗液洗了反应用的小烧杯,比色皿,滴管,移液管都没有用铬酸洗液洗,只是简单的用去离子水洗了一下,这就导致了我们制得的银纳米粒子颜色偏深,不过还好,原液能用,当我们开始稀释原液时,先吸取了10mL的原液让另外两个人去测最大波长,我和剩下的人一起稀释溶液,结果后面的原液不够用,最后稀释5倍的溶液配不成,而他们两个把拿去测最大波长的原液全部用完了,这个时候我们四个人就全乱了,因为我们是第一组,没有前车之鉴给我参考,我们出现的问题就给后面的小组提了个醒,要注意原液的体积比较少,不要浪费。最后解决原液不够的方法只有把测完的原液从比色皿中倒出来,拿去稀释5倍,再最后取2.5mL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这次问题出在我的身上,由于前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心里比较紧张,时间又比较紧迫,用差量法放2.5mL原液时,读数没有看好,可能多放了零点几毫升,最后测定吸光度时比稀释4倍的吸光度还大一点,看线性的时候,由于最后一个数据的失误,R2只有两个9,。 总之,这次的考试实验我们四个人都有错,并不是某个人自己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