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pdfVIP

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刊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论文提供参考!!!

2013 年 第 58 卷 第 23 期:2330 ~ 2337 《中国科学》杂志社 进 展 SCIENCE CHINA PRESS 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 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 * 刘贻灿, 李远, 刘理湘, 古晓锋, 邓亮鹏, 刘佳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 联系人, E-mail: liuyc@ 2013-05-15 收稿, 2013-06-14 接受, 2013-08-07 网络版发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和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别造山带 关键词 中存在多种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花岗岩和基性岩. 其中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奥陶纪 低级变质 变质火山岩中新元古代原岩的低级变质岩片至少包含3 种岩石, 即720~760 Ma 侵位的变质花岗 火成岩 岩和变玄武岩以及~ 630 Ma 侵位的变质辉长岩. 而超高压变质带中则主要为780~800 Ma 侵位的 新元古代 大陆碰撞 变质花岗岩和变基性岩, 局部经历了~770 Ma 变质作用和~750 Ma 热事件改造. 这些变质火成岩 陆壳拆离 的原岩侵位时代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侵位时代一致. 北淮阳带西段低级变质的新元古 代火成岩都经过了强烈的三叠纪构造变形和~240 Ma 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以构造透镜体或岩 片形式产于变质的奥陶纪火山岩带(原“定远组”) 中. 它们的Pb 同位素组成类似于具有上地壳属性 的中大别超高压正变质岩, 在原岩年龄上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两期大规模 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大别山超高压带中低级变质火成岩以及超高 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年龄一致. 这些成果进一步证明, 大别山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是三叠纪 华南陆块深俯冲初始阶段陆壳表层被拆离折返的岩片, 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中被推 覆到华北陆块南缘的古生代变质岩系之上或以飞来峰的形式存在于超高压变质带中. 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 已 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主要包括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 证明陆壳岩石能俯冲到120 km 的地幔深度并折返 温/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中大别中温/超高压榴辉 至地表[1,2]. 但是, 陆壳岩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 却 岩相变质带、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榴辉岩相杂岩带及 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 北淮阳带等构造岩石单位[5~7]. 其中榴辉岩只出现在 其中, 深俯冲陆壳岩石的折返机制又是长期争议的 南大别、中大别和北大别带, 而宿松变质带和北淮阳 [3,4] 焦点, 并已提出多种解释模型 . 带是两个相对低级的变质单元. 它们之间依次分别 大别造山带因含柯石英和金刚石超高压变质带 被太湖-山龙、花凉亭-弥陀、水吼-五河及磨子潭-晓 出露的规模巨大和岩石类型齐全而闻名于世, 并为 天等大型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所分割(图1). 研究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超高压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