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永利化工公司公私合营后出现了新气象。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呈献的报喜信。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 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等带着申请书参加公私合营大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国家所得税 工人福利费 企业公积金 资方红利 国家所得税:34.5% 工人福利费: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方红利:20.5%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品出厂。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出售伪劣医药用品坑害志愿军指战员。图为逮捕王康年。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职工向经理祝贺。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