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学传统的近代化——以本体论为中心
论文提要
近代以降,在中西哲学的相遇、碰撞乃至会通的历史进程中,以王学
为代表的心学传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复兴之势。围绕“心体”重建而展开
的心性本体之学,在文化保守主义者那里,更是被广泛地看作是儒家哲学
的生命血脉所在。
本文分五章对近代以来心学传统的本体论重构进行粗浅的勾勒。
第一章为引论。本文从哲学、格致之学与心学在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中
的意义着手,分析了王门后学的异端化倾向与资产阶级启蒙思潮相沟通,
引发了近代唯意志主义的泛滥。康有为在其主观主义、“六经注我”式的“考
据学”中,所发挥的公羊学体系矛头直指儒家的天命论传统,完成了与前
者的历史性合谋。这种颇似王学末流的猖狂作派,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
需要。然而,在“五四”以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思想界针对传统文化的
价值评估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裂。梁启超的政治态度由激进而保守,成为
王学命运在近代转折的关键性人物。在现代新儒家陆王一系中,心学本体
论经历了意志主义的偏向、心本体重建、“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及其解构
的过程。
第二章讨论了传统心学与现代西方生命哲学的结合。传统心学自身的
本体论特征与生命哲学具有非常相似的理论因素,成为二者会通的重要前
提。近代新陆王一系的生命本体论在其发展中试图清除非理性主义的影响,
从而经历了由意志论而心本论的过程。进一步地,对于“生命之学”的抉
发,使得近代心学运动回到传统的道德中心主义立场,归结于牟宗三的“道
德的形上学”之中。徐复观以其“形而中学”对此提出了异议。
第三章认为近代科学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哲学与科学、知识与价值、理
性与非理性的分裂,成为心体分化与重建的缘起。梁启超在心体的意志论
蜕变与心本论重设中,构成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环节。“本心”、“逻辑的心”
与“无限心”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在心体的现代重建中,传统心
学中内涵的情感、感性、意志等因素的地位大大地弱化了。现代新陆王以
其对道德本体的先验性和普遍性的追求,实现与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相抗衡
的目标,并在强化心灵主体的本体特征之同时,企图对现代认识论进行一
定程度的统摄。然而,对于心体作为“既内在又超越”的本体论概念,并
未在实质上离开个体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之无限性的形上肯定,而这正是
心学作为“体验之学”的关键。心学本体论概念的衍化,在哲学观念的选
择中,表现出传统内容与近代形式之间的某种迂回。
第四章通过心物之辨的近代开展,揭示了心本论在其近代衍化中,以
更加明晰的方式讨论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古代哲学的心物
关系讨论所具有的伦理化语境,在近代实证科学面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
破。对于面向道德践履(知行)而展开的古代哲学中的心物之辨,在康、
梁、谭那里尽管也保存了~定的传统理论形式,但是其讨论的方式毕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心”被降格为一个近乎心理学意义上的范畴(大脑的功
能),“物”也几乎接近作为近代实证科学的物质概念了,这对以道德本体
为特征的心本论的合法性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动摇。对于具有鲜明的精
神哲学特征的传统心学而言,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新陆王最终给它披上了现
代哲学的外衣而进入具有终极意义的宗教性层面:内圣之境的强化,使得
心物(知行)之辨的近代展开始终未能获得社会性、历史性的考察。
第五章对心本论所走的近代重建之路进行总结,认为心学传统的理论
衍化中,因其自身的二重性发展趋向所导致的心体向性体回归,在近代依
然得到系统的体现,而这正是现代新儒家哲学之两翼得以整合的契机。
Abstract
times
Thetraditionalof modernon,has
mind·heart,from
learning
of the
takenits astherevival sch001..In
WangYa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