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牟宗三“圆善论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摘要
IIIII l Ul IIIIII UIIIIl
摘要
《圆善论》是牟宗三所有哲学专著中最为复杂精深的一部,也是迄今为止中
国哲学史上唯一一部专门论述德福关系的著作。它牵涉理论之广、涉及问题之多、
触及思想之深为其他著作所不能及,是先生运用自身建立的道德的形上学理论
“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之德福关系的成果。这部专著按照“先破后立”的原则,
从儒家“仁义内在”与康德自律道德的分析比较入手,先明确儒家自律道德与康
德自律道德之异同,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哲学虽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德福关系思
想,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再具体分析康德“最高善”论的主要内容与
理论关节,并对康德“最高善”论进行批判和质疑,从根本上指出康德无需将一
无限而绝对的存有对象化、实体化、人格化为人格神的上帝之概念,以此来担负
存在,说存在只须说无限的智心即可;经此“破”的工夫后,牟宗三再进一步“立
中国哲学之“圆善”问题,他先从中国哲学包含无限智心这一问题入手,创造性
地分析了儒释道三教的无限智心,并以“纵贯纵讲”与“纵贯横讲”的存有论的
不同区别儒家圆教与佛道两家的差异,从而确立儒家“圆教”为正盈教而以佛道
两家为偏盈教的观点:最后,再由“圆教”透至“圆善”,建立儒道佛三家“圆
教”与“圆善”的理论,又因其判定儒家“圆教”为大中至正的圆实教,故将对
“圆善”问题之真解决归宗于儒家。所谓“圆教种种说,尼父得其实。经此长
途跋涉与精巧运思,牟宗三认为自己完成了对中国哲学德福关系的建构。
本论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工作研究缘起、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前提(哲学
原型与最高善)、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涉及范围以及国内外(其中包括海外汉学家)
有关“圆善论的研究状况与局限,并交代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考察“圆善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中包括分析牟宗三论孟子“仁义内在”与康德的自律道德之异与同、对中国哲
学之德福关系的一般性考察以及梳理牟宗三对孟子德福关系的论述,由此笔者发
现:一方面,儒家包含有较为丰富的德福观念,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另一
方面,以往视儒家只重德不重福的观点是一种误读,儒家对幸福的理解分为不同
的层级,道德幸福代表了儒家德福观的究极。
牟宗三“圆善论”及其意义研究
第二章重点围绕牟宗三对康德“最高善”的质疑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第一节
是笔者对西方哲学之德福关系做出的一般性地考察,笔者以为,康德归道德于主
体是对西方他律道德的一大扭转,而保留上帝作为幸福的保障又是对传统的一大
继承;第二节是补充论述康德“最高善”主要内容,目的是增加读者对“最高善
思想的认知,也为在最后一章中与牟宗三的“圆善论”进行比较提供参照;第三
节主要分析牟宗三对康德“最高善”论之系统地阐释与质疑,首先详尽地阐释牟
宗三对康德“最高善”论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他给予康德“最高善”论以
充分的肯定和具体的批评:即牟宗三肯定了康德“最高善”概念的意义,但批评
其将“根源的存有之超越理念虚构成人格神的上帝之概念对“德福谐一不能
表现出丝毫影响,据此,他将“圆善”可能的根据归给了“无限的智心”。
第三章重点抉发牟宗三依中国哲学传统对儒释道三教“无限智心”证成的理
论关节。首先,笔者在补充分析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概念的改造以及智的直
觉的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指明他从知体明觉之感应处说“物自身”是赋予“物
自身”以价值的意义,即无限智心直觉的对象正是具有价值意味的“物之在其自
己”,进而顺理成章地就牟宗三对儒释道三教无限智心证成的理路进行梳理与阐
啦
反。
第四章分析探讨牟宗三“由圆教证成圆善”的内在理路。第一节笔者围绕儒
释道三教实践的存有论之内在差异进行阐发,以“纵贯纵讲”与“纵贯横讲”区
别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存有论差异,以存有论的不同突显儒家“圆教”为大中至正
的圆实教,而佛道两家为偏虚之教,由“圆教”之不同见出儒道佛三家“圆善”
之内在差异。第二节主要围绕牟宗三论述佛教之“圆教”与“圆善问题展开分
析研究,在天台“一念三千”之义理规模下成立一个十界互具的性具系统,再通
过“不断断”之圆修,可达至佛教式的“圆善”。第三节分析道家的“圆教”与
“圆善”。在道家境界形态的存有论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5、20年国民经济评价计算表.xls VIP
- 道路工程(国民经济评价计算表).xls VIP
- 南传密码(修订版).doc
- DJI大疆机甲大师 RoboMaster EP说明书 用户手册.pdf
- UML(WORD).pdf VIP
-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与护理.ppt VIP
- 2024《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6200字.docx
- 广州数控GSK GSK986G系列磨床数控系统使用手册2021年5月第1版样.pdf
-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工程(南延)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The_Greatest_Salesman_In_the_World(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英文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