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道德——程朱、陆王、船山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pdfVIP

知识与道德——程朱、陆王、船山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与道德——程朱、陆王、船山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

中文提要 知以’j道德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巾讨沦的个土鉴讯题,不过,作为哲人心 考的问题之…,无论在西方古代哲学还足在IflF日古代州’、二·I·lit已纳入了忻人ff,j讹 J们 阂。孔于的仁智合…思想确立儒家对此}’uJ题的关注,宋I!j_i新儒学…绕格物致Al 诠释与理解展丌了对这个fL;0题的探讨。征知识与道德关系n0题fi益突jn的今犬, 反思古代儒家特别是理学家在此方而的思考,无沦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I:都具1=r 重要的意义。 i!H-t儒家刘知识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丰要集。}J。J‘为学工犬l:。…绕行为。纠j为 逝的关系,儒家提Ⅲ了‘些重要的命题。在先秦,这必命题主要表现儒家经腆文 木《四|5》r{i:《沦语》提出了“下学j二达”和“以贯之”,确辽了儒家仁智合 一的为学成圣原则:《大学》提出了为学为道的节日次第,描示了儒家为学为道 的j}体步骤,其巾,致知格物既确立了儒家于具体事物中求知成德的一1.犬取向, 也为后入研卜了臣大的理解与诠释空问;《中庸》的“天命之馏一陀”则为人们为 学为道、修德成圣提供了阿以可能的根据;《孟了》的“心之有所M然”和“堪 心知性知天”强调了{{三体意i}{在为学为道过程的作}¨,突H{,“心”存儒家i夫 巾ii导地何。《四书》中的为学为道之州更多表现为统‘f门关系。到了宋代,jL 幽疆的壤张关系爿凸显出来。出丁对唐代佛教疏离现实性界的反动,北宋儒学心 魑!家在为学上‘一般都强调对具体事物的把握,二程在建构理学体系时,受韩愈fl{』 启发,重瓤发掘了《大学》格物致知的精神价值,把先秦儒家的为学为道思想统 J1格物穷理的命题之下,从此,儒家的为学为j:i耋.I犬便集t},_j格物致知的玲秆 与耻解上。 :.程经过霞新诠释和理解,把格物敏知从一个道i忠修养命题转换为 个j}仃 认U!沦崽义的木体论命题,突}I{了儒家重学习、匝观。峡的精神。∽足,m道德‘贞 践·I一过丁汴蕈现实事物之理的认知,逻辑L必然导㈨Ⅷ皑之知与德一n之知的天系 川题。朱意}”料二刷的思路进一步把格物穷胖纾U¨E.m、7.了格物钌州的十K批、 J J!:!wJjf|J力‘划、j少愫。IIJ‘j£为’’≯fj,J知fU!沦瞅阳,为一,’1人IIrj’o为jnIf十,J、41I俅6高f|,J 倾向。陆几渊提出了发【1月水心的简易l走,试图从万泄、沦11纠IT?米熹的偏[hi,f|】 他并没1f_{兵IE消解掉理的本体意义。二邮fl明通过格1,j‘『:的实验,意识到格物穷川! 内涵着知以与道德的紧张关系,试图通过心本论的建构,柬消除朱熹析心与删为 一.所导致的为学与为道的分离。不过,他在醇化儒家为道H;}_,Ji的Ⅲ付,也疏离j’ 儒家工夫论中下学精神。王夫之在张载的气本论基6ltI_li对格物致,{【J作了瑕新诠释 平¨理解,既批评了陆王对知识的疏离,也批评了程朱刘【】;】i种知i=}{的混淆,更批评 曲派在格物致知上脱离实践的倾向。他的格物致知思想具有综合两派的特征。f}| 足,{l】于时代的局限,他的格物致知思想并没有超越儒家为圣工失的范式,为学 与为道、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仍存在着紧张的关系。 明末以后,格物致知开始出现了某些意义的转换,知以的意义丌始彰显,儒 家0,‘老的道德形卜学也出现了解构的征兆,丽日.历史已经证明,知1谤{与道德|!『{J 紧张关系并不因为道德形上学的解构而得到解决.也不因为现代科学的F1益发达 m趋J:缓解。如果说在古代,知识与道德的紧张关系主要表现为知t}{(外在i扣物 知以)对儒家德性以及形k本体的紧张,那么,在现代则卜要表现为道德对自然 科学知I以的紧张。无论在道德本位的社会还是在科学霸权晌往会,jiII口{与道德的 关系永远是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人牛问题。因此,内涵知识00道德关系的格物致 知命题也会小断地被人们理解和诠释}i走,格物致知趣时刚之维叫1处J二不断的意 义生成Ih 关键词:格物致知 仁智合一 知识与道德 为学与为道 Abstract and whichever The ofrelationbe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