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解读.doc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解读.doc

图3、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空间分布图 第五章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判据 5.2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 秦巴山区地处秦岭南麓和巴山腹地,受秦巴山区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强度大,成灾重等特点,突发性强降水引起的地质灾害是陕西省也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每年都受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经常给局部地区带来毁灭性灾害。 2000年7月13日地处巴山腹地的紫阳、镇巴等地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紫阳县联合乡24小时雨量达220.0 mm。这次特大暴雨使得汉江干、支流洪水暴涨,诱发了多处严重的山体滑塌和泥石流,紫阳县的联合、麻柳等20多个乡镇造成局部毁灭性破坏,死亡276人,失踪10人,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2002年6月9日,位于秦岭南坡的佛坪、宁陕等地突降暴雨,诱发特大地质灾害,经调查,暴雨中心最大降雨量达461 mm,因洪灾死亡人数达639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研究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方法已进入各种半定量—定量预测模型共存,确定性模型、统计模型、灰色模型和信息模型共同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信息预测技术、人工智能预测预报模型和非线性预测预报模型的发展,给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陈百炼[5]、李芳[3]等利用GIS技术结合地质和气象资料分析,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李芳[3] 的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在秦巴山区应用了三年,效果良好。王川[11]、李玉文[8]等用诱发地质灾害降雨量临界值研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预警效果,而且更易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中使用,在此基础上作者用更详细的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临界雨量指标,也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判据,以提升秦巴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5.2.1 地质灾害与降雨类型、强度的关系 为了准确分析地质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降雨资料除用气象部门的降水资料外,还使用了水文(2001―2007年)资料。对1971年-2007年地质灾害和暴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秦巴山区由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而且常常相伴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时段和暴雨出现的时段基本一致。重大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时段和大暴雨的出现时段一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滑坡泥石流是由降水诱发产生的。降水类型和强度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影响不同。统计发现(见表 )由突发强降水引起的地质灾害有238次,占29.6%,由连阴雨(连续3天有大于0.1mm降水)引起的566次,占70.4%,而连阴雨天气过程中出现暴雨的有316个,占连阴雨个例的55.8%,可见连阴雨天气中的暴雨是引发地质灾害频率较高的因子,对降水强度进行分级统计显示:日降水大于38毫米的大到暴雨日分别占强降水和连阴雨型地质灾害总数的50.4%和76.5%; 日降水大于50毫米的分别占47.5%和55.8%;强降水和连阴雨合并统计显示大到暴雨诱发占70.1%,暴雨诱发占53.4%,这说明大到暴雨、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连阴雨中出现的暴雨,更易诱发严重地质灾害。 表5.1 日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与地质灾害统计关系表 总数 38次数 百分率 50次数 百分率 75次数 百分率 100次数 百分率 150次数 百分率 200次数 百分率 强降水 238 120 50.4 113 47.5 64 26.9 40 16.8 17 7.1 17 7.1 连阴雨 566 433 76.5 316 55.8 190 33.6 99 17.5 41 7.2 10 1.8 合计 804 563 70.1 429 53.4 254 31.6 139 17.3 58 7.2 27 3.4 降雨诱发地质灾害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作用间接体现。很多滑坡都发生在暴雨之后,并且大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大雨大塌,小雨小塌,无雨不塌”,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降雨强度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密切关系。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降雨类型和强度的密切关系有以下特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有80%以上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在雨中或雨后不久;连续降雨时间越长,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降雨强度越大,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越多;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峰值雨量超过40mm/h,就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阴雨连绵天气过程中的暴雨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多;长期大雨比连绵细雨时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局部突发性暴雨,特别是突发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在秦巴山区发生的频率高,这类地质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很快形成暴雨或大暴雨,甚至达到特大暴雨,突发性强,成灾迅速、损失巨大,是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预防的重中之重,也是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