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和对策.doc
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桐乡技师学院(筹)沈玉林 314500
【摘要】本文就对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学生能提高【关键词】生;手机成瘾;心理分析及对策?如今。手机固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的交流平台,但也引发了手机成瘾手机成瘾行为成瘾,是指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是由于某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二、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危害?影响中职生的学业?调查这些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2、影响中职生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浸染。许多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思想蜂拥而入,读书无用论、性开放、及时行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英雄主义、等已经严重腐蚀了我们的学生垃圾信息、诈骗短信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对于学生来说,手机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影响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性格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敞开,选择了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影响中职生的手机无形中在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脾气暴躁不安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这些会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三、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外因素游戏、音乐、微信聊天等都给中职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经常产生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他们无法正确地去解开自己的心情,而在无形中,他们通过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来释放自己,于是感到无比轻松,就错误地把手机当作开解压力的工具。迷恋手机的中职生多数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鼓励和赏识。通过手机聊天,发帖,购物等,打发了他们无聊的时间,体验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2)好奇心理
手机网络无边无际,信息瞬息万变,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对事物的好坏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再加上这时期的青少年处于隐藏着对异性的好奇与神秘。这种好奇和亲近的愿望,来自于日益强烈的性冲动。可是由于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无意识的压抑了这种情感需求。手机网络的出现无疑给他们交往提供了相对保密的空间。因而中职生很容易沉迷于色情网站而难以自拔。
(3)盲从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着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趋之若鹜,而手机上网聊天、购物、交友甚至网恋是他们获得理解和精神慰藉的一种途径。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半依赖、半独立的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经不起外界不良诱因的诱惑,因而存在着盲从的心态。班集体中只要有一个学生迷恋手机游戏,那么就很快有一大批人加入其中,随着游戏人员的增加,讨论切磋技艺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对游戏的迷恋也就更深一层。一些女生沉迷于网络购物,每天都讨论网上哪个产品如何,久而久之很多女生就一起加入了购物的行列,这种“盲目从众”心理使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四、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对策?中职生自身的努力?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社会实践,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中职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中职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中职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参考文献:[1]吴国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0).?[2]黄时华,余丹.广州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 [3]王薇.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J].心理,2011(176)
[4]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措施[J].教育理论研究,2011(217)
作者:沈玉林,浙江桐乡技师学院(筹)(原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团委书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05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一直从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电话通讯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中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