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装置滑阀设计技术规定.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催化裂化装置滑阀设计技术规定

目   次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2 设计原则 2.1 一般要求 2.2 设计参数要求 2.3 控制要求 2.4 动力风压 2.5 阀板移动速度 2.6 反馈凸轮 3 技术资料和数据 3.1 设计条件 3.2 滑阀的名称 3.3 滑阀的技术数据 4 设计 4.1 控制和驱动装置的选择 4.2 阀体和阀盖 4.3 垫片 4.4 阀板 4.5 阀座圈 4.6 导轨 4.7 间隙要求 4.8 阀杆 4.9 螺栓 4.10 平衡吊挂 5 材料 5.1 阀体部分所用的主要材料及用途 5.2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3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含碳量不低于0.04% 6 制造技术要求 6.1 焊接 6.2 喷焊或堆焊 6.3 衬里 6.4 水压试验 6.5 操作性能试验 7 附图 附录A 编制说明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及催化裂解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单动滑阀、待生单动滑阀、循环单动滑阀、切断单动滑阀和烟气双动滑阀的结构设计。 1.2 引用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69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 GB984-85《堆焊焊条》 GB1220-92《不锈钢棒》 GB1221-92《耐热钢棒》 GB2100-80《不锈耐酸钢铸件技术条件》 GB3077-88《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4238-92《耐热钢板》 GB/T5117-1995《碳钢焊条》 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 GB6654-1996《压力容器用钢板》 GB7659-87《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JB2536-80《压力容器油漆、包装和运输》 JB4703-92《长颈对焊法兰》 JB/T4709-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SH3074-95《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SH3075-95《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标准》 BA10-11-3-96《滑阀外部保温施工技术条件》 BA10-11-5-95《滑阀、蝶阀隔热耐磨衬里施工技术条件》 1.3 术语 1.3.1 输入信号 来自变送器的控制信号(气动信号-压力范围0.02~0.1MPa或电动信号—电流范围4~20mA),根据工艺参数的变化,控制滑阀的动作。 1.3.2 输出信号 来自变送器的反馈信号(气动的或电动的),用于指示滑阀的阀位开度。 1.3.3 气开式(正比) 当输入信号达到最大值时(气信号为0.1Mpa,电信号为20mA),滑阀处于全开位置,最小值(气信号为0.02MPa,电信号为4mA)时处于关闭位置。 1.3.4 气关式(反比) 当输入信号达到最大值时,滑阀处于关闭位置,最小值时处于全开位置。 1.3.5 灵敏度 阀杆在任意位置开始动作所需最小的输入信号变动量,以输入信号全量程的百分比表示。 1.3.6 准确度 阀杆在任意位置只要输入信号有变化,阀杆都要移动到与新的输入信号相对应的位置上,实际的位置与对应的位置之差称滑阀的准确度或非线性偏差,用全行程的百分比表示。 1.3.7 稳定性 输入信号经反馈达到平衡后,阀杆应保持不动,以单程振荡次数表示之。 1.3.8 最高操作压力 滑阀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 1.3.9 设计压力 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阀体计算壁厚的压力。 1.3.10 设计压差 滑阀上游与下游设计的压力差,用于确定内部元件的尺寸。 1.3.11 最高操作温度 滑阀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高温度,由不正常操作引起滑阀短时超温不属本范畴之内。 1.3.12 设计温度 滑阀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在相应的设计压力下,规定阀体壁和内部元件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2 设计原则 2.1 一般要求 2.1.1 滑阀的设计必须符合工艺操作的要求。 2.1.2 阀体内部的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其内部元件拆卸方便。 2.1.3 阀体内部元件的设计必须最大限度地抗催化剂的冲刷与磨损,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2.1.4 阀体的零部件设计必须考虑工作状态时的热膨胀变形。 2.1.5 阀座圈、阀板和导轨等内部零件应布置在阀口的下游,以避免催化剂的直接冲刷。 2.1.6 驱动装置必须备有手动操纵机构。 2.1.7 滑阀必须设有机械限位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