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西北地区人文区域特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西北地区人文区域特征.ppt

(1)荒漠化成因与表现:    西北大部分地区于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导致内蒙古草原已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从东到西,产草量下降了40%~60%,载畜量随之下降,昔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已不多见。新疆草场的退化面积和虫、鼠害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6%,沙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9%,沙漠面积逐年扩大(见下图)。 西北地区不同发展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   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了 荒漠化的加剧(见下图)。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以风力作用为例)   ①过度樵采。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的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②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过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③过度开垦。   草原是干旱、半干旱水热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0世纪60、70年代,牧区草原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农垦活动,出现了“垦草一亩,沙化三亩”的现象。 (2)荒漠化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进而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严重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京津地区每年春季爆发的沙尘暴就是典型例证。因此,重建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成为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3)荒漠化治理措施: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 ①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 ②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的人民在长期与荒漠化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滔滔黄河在这里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如图)。为了防御流沙侵袭包兰铁路,科研人员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铁路沿线 ③扎设方格状的沙障。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消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草方格腐烂后成为有机质增加肥力,这样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沙障固沙成本高、费用大,但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4)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与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9%,并且以每年3436平方千米的速度递增,造成的沙化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我国荒漠化治理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模式,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Ⅰ有效遏制沙漠的五项技术 ①植物固沙: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经济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能为沙区人畜提供燃料和饲料,同时,又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以阻截流沙对绿洲、交通线、城镇居民点的侵袭;营造防护林网,控制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保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的沙漠化危害。 ②工程治沙:治理流沙时,采用柴草、粘土、卵石、网板等材料设置障碍物或铺压遮蔽,借以阻沙固沙;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屏障,改变大风方向,输导流沙定向吹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机械地进行干扰控制,以固定阻挡、输导搬运流沙,定向塑造风沙地貌,改变沙地条件,转害为利。 ③化学固沙:在流动沙地上通过喷洒化学胶结物质,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沙面的直接作用,提高沙面抗风蚀性能,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④旱地节水:水资源匾乏,是制约荒漠化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难题,因此,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技术。 ⑤退化地开发: 我国在防止荒漠化的同时,适度进行了开发利用,形成和完善了不少农牧业开发技术。在农业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老绿洲农田改造、沙地衬膜水稻栽培、盐碱化土地改良,以及日光温室栽培与养殖、地膜覆盖栽培和无土栽培等技术;在牧业上,主要有合理轮牧、以草定畜、草场改良和温室养殖技术;农牧综合技术主要有“小生物经济圈”建设,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Ⅱ我国四种治沙推广模式 ①赤峰模式(半湿润区模式):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荒漠化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