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不平等贫困与经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不平等贫困与经济发展.ppt

* * 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 功利主义(边沁和穆勒) 政府应该选择是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但并不是人人平等,要考虑激励,减少无谓损失 自由主义(罗尔斯《正义论》 1971) 政府应该注定选择公正的政策,让“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评论者来评价;关注收入最底层,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效用最大化;非完全平等化 自由意志主义(诺齐克, 1974) 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主要思想 先发展经济,收入分配上政府不干预;等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政府再干预收入分配 是早期1950s、1960s时期的主要分配战略 理论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假定储蓄为收入的增函数的情况下,资本集中于富人手中有利于提高社会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最终会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滴流效应与扩散效应) 只有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政府干预收入分配才有物质基础(转移支付的实力) * 先增长后分配的制约因素 不一定储蓄与收入正相关(消费早熟) 储蓄也不一定带来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活动、资本外逃) 如果缺乏互补性的生产要素(如管理、技术、人力资本等),投资也难以拉动经济增长 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大范围贫困本身就不利于经济增长(隧道效应、人力资本耗竭、需求不足导致投资引诱不足等) *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案例:韩国、台湾、前计划经济国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改革(没收再分配)、企业国有化、普及义务教育(实质是平均化人力资本) 理论研究 收入均等比收入高度不平等更有利于储蓄 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有利于市场需求扩大,投资引诱加大,促进经济增长 收入平等有利于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基础(起点公平,优于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制约因素: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非和平时期)才会发生,和平稳定时期很难采取这种战略(印尼) * 增长中的再分配(钱纳里,1974) 思想: 修正增长目标,将分配目标有机的结合到增长目标之中 赋予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更高的权重(如n=5,g1=0.4, g2=g3=0.2, g4=g5=0.1,这样最低收入组收入增长10%与高收入组收入增长40%等同) 由此,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促进低收入阶层收入更快地增长 * 政策含义 经济增长增量中更多的份额分配给低收入阶层,包括: 干预要素价格(如以工代赈、政府购买社工等工作支持再就业等,鼓励使用非熟练劳动力) 对创业提供信贷担保等支持 累进税与转移支付 教育与培训,丰富人力资本 制约因素:财政能力制约 第二讲 贫困与经济发展 贫困的概念 贫困的衡量指标 贫困产生的原因 贫困的功能性影响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西汉散文《论贵粟疏》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绝对贫困危害人类的基本生存,相对贫困造成社会不公、威胁社会稳定。 1 贫困的概念 通常认为,贫困意味着“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基本需要”具有绝对性,都需要食品、衣服和住处;也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社会中,对电视、教育、私人交通工具等有着不同的最低标准 贫困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同。后者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全社会收入成比例变化,收入分配水平不变,但贫困变化 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就是贫困人口 2 贫困的衡量指标 贫困人口数( Head count, HC )。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 贫困人口比率(Head-count ratio, HCR)。贫困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缺陷:反映范围,但不能反映程度。政府可能扶持那些接近贫困线的贫困人口,容易出政绩 贫困差距比率 收入差距比率 森的指标 贫困差距比率 Poverty gap ratio, PGR 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 缺陷: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但整体比较富裕)且有一大批穷人的社会中,用总人口的平均收入作为分母,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收入差距比率 Income gap ratio, IGR 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母变为是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贫困线的总收入 可以精确的度量贫困的程度,但只考虑了贫困的人均强度,不能反映穷人内部的不平等情况 森的指标 P=H[I+(1-I)G] I是收入差距比率,H是贫困人数,G是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该指标克服了以上各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 3 贫困产生的原因 消除贫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为了消除贫困,需要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联合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