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24 病梅馆记 ●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正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攻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的政治热情。 2.学习作者勇于实践的自我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2.掌握文言句式“以……为……”及省略句,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教学难点 1.结合清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大力疾呼重视人才的政治热情。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形象思维及比较阅读的方法,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 2.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疑难,达成协议到准确翻译。 3.组织课堂讨论,理解文章寓意,进行延伸阅读,强化知识要点。 ●教具准备 1.自制人物挂图,范进、孔乙己肖像画。 2.多媒体投影。 3.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 4.准备一两盆梅花盆景或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龚自珍及其作品。 2.读背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同学们,我有两张人物肖像画,大家谁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出示范进、孔乙己人物肖像画) 学生纷纷回答:范进、孔乙己 教师: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和语言? 学生表演:范进拍手大叫“我中了”;孔乙己手按碟子:“多乎哉?不多也。”(其他细节也可) 教师:同学们,谁来谈谈作者描绘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或者说,这两个典型的动作和他们各自的“名言”体现了什么? 学生明确: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 教师:是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千百年来,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撰文给予揭露、抨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向科举制度宣战的檄文——《病梅馆记》。 二、解题 1.背景简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既对清王朝的专制主义极度不满,也渴望能涌现出大批力矫时弊、拯救中国的人才。因此,他的进步思想就表现在对封建王朝黑暗腐败的揭露和批评,及坚持理想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中。 2.作者简介(出示多媒体投影)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年问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主张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要求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文学上主张“更法”“改图”,把诗看成批评社会历史的工具。他的诗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ngta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