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com Competition.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elecom Competition.ppt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on Regulation 2013年 春季学期 阚凯力 kankaili@ 课程主要内容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 经济学基础(需求与供给:服务、人才) 电信业的未来 热点问题讨论 我国电信发展的历史阶段 1949以前 1949-1978 计划经济 1978-1994 经济体制改革、电信垄断经营 1994-1998 引入竞争、政企合一 1998- 政企分开、深化改革 改革前发展状况 1949年前 外资 战争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恢复时期 文革时期 核心:电信为党政军服务 改革初期(1978-1994)(1)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电信需求急速上升:国民经济、人民生活 电信服务严重供不应求 焦点问题: 电信为国民经济服务还是为党政军服务 资金:国家投资严重不足、自身积累缓慢 政策: 四个一起上:国家、地方、单位、个人 三个倒一九:所得税、外汇、拨改贷 收费:初装费、附加费 改革初期(1978-1994)(2) 迅速发展: 91-93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4.2% 93年底:交换机容量2983万门,用户1797万 1985年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成立 1987年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广东电信) 改革开放初期(1978-94)(3) 矛盾: 公网与专网 投资与收益:地方、单位、个人 暴利行为与消费者利益 垄断经营与进入行业要求 政企合一对自身垄断的保护 引入竞争(1994-1998) 1994:分水岭 供给基本适应需求 竞争的引入:吉通公司成立(1994年4月),联通成立(1994年7月19日) 竞争促进发展: 技术进步:GSM引入 价格降低 移动通信迅速发展:1993年63万,1998年2386万 矛盾:不公平竞争(裁判员与运动员) 深化改革(1998-)(1) 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成立(1998) 邮电分营 中国电信第一次重组(1999) “网业分离”与“一分为三”之争:“一分为四” 效果:移动通信竞争相对公平 不足:长途干线继续垄断(与市话合一) 联通公司改组(1999年2月) IP电话的引入:长途业务垄断被打破 新业务与新技术之争 深化改革(1998-)(2) 中国网通成立(1999年8月) 力图打破长途干线的垄断 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2000年12月) 铁通成立(2001年2月) 中国电信第二次重组(2002) 竖拆与不拆:横拆 中国电信与网通集团成立 网通、吉通并入网通集团 铁通划归国资委(2004年2月) 深化改革(1998-)(3) 电信、移动、联通高管互调(2004) TD-SCDMA放号“试运行”(2008.4.1) 电信业第三次重组(2008):移动“一家独大”、“全业务经营” “五合三”:铁通并入移动、CDMA “卖给”电信、网通并入联通 拆分、整合困难,达到什么目的(?) 后果拭目以待…… 当前电信业焦点问题 网络电话(VoIP):4城市“试点”(2005) 3G/LTE/4G? 无线城市:Wi-Fi(WiMAX)、运营模式 码号:锁定用户 号码携带? “游子归家”,“一号通” ……? 经济学基础 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1) 参与者: 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 企业(生产者) 市场:二个循环 产品(服务)市场:企业→消费者 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企业 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2) 消费者: CS=U - P(物美价廉) 购买产品(服务) 目标:消费者剩余(CS)最大化 CS0:不购买 企业: ∏=R - C 提供产品(服务) 目标:利润( ∏ )最大化 ∏0:不生产 二者利益矛盾,但又互相依赖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 消费者:追求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企业:追求利润→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价格形成(曲线交点)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化 收入的影响: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上升) 成本(效率)的影响: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 二者同时发生: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 市场经济恒等式 CS + Π = (U-P)+(R-C) CS + Π = U - C U-C:社会生产力(企业决定) CS+Π :社会福利(消费者利益与企业利益之和) 生产力一定时,CS与Π:永恒的矛盾 价格的实质:生产力一定时,消费者与企业对社会福利的分割(P = R)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宏观调控者 政府目标:社会福利 “执政为民”:“人人为自己,上帝(政府)为大家” 政府代表谁的利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兼顾”? CS + Π = U - C 政府目标: 社会福利:CS + Π 生产力:U - C (提高社会福利的唯一手段) U(产品效用):企业决定 C(成本):企业决定 生产力水平:企业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